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017-06-14 23:42卢川
黑河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目标课堂

卢川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指南,能否真正依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尤其是体现着浓厚人文特性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更关系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唯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真正从教材和学情实际出发,做好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才能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实现历史的人文之美。

[关键词]历史;课堂;目标;有效;达成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指围绕历史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并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实际教学偏离课改和育人理念,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笔者参加了2016年黑河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联合教研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现结合人教新版《三国鼎立》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一些思考。

一、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确定宏观视野

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教师准确研读课程标准,依照课程开展教学。教师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在《三国鼎立》一课中,课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是“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因此,教师就需要以这两点为基础,确定这一课教学的宏观视野,在实践中达成教学和课标的一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这一定义也揭示出了一个问题,即课标是较为抽象的、统一的,它摒弃了对教材版本、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化考虑,只规定了国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般化要求,教师决不可“照葫芦画瓢”,只从一般规律出发,而是要在课标这一“地基”之上,找到具体的可量化的标准作为“聚沙成搭”的“抓手”,进一步明确教学内涵,让教学活动变得可观、可测。

二、明确教学目标,细化三维能力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使其明确三个问题:让学生学什么?怎样让学生学到?怎样知道学生已经学到?对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可以使其知道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所以,相对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较为细化,但一直以来由于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文字表述繁琐,导致三维目标的指向性不强,教师往往不甚了了。幸而,新版教参中的表述较为清晰,对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梳理。

从表格中发现,细化后的教学目标虽然清晰,但操作性不强。原因有三:一是语言表述较为概括,指示性不强。要求“了解官渡之战的史实”,却未说明是哪方面的史实,是时间、人物还是影响?学生不能有的放矢,在自主学习时快速找到知识点。二是能力层次体现不明,重难点不突出。如分析出官渡、赤壁两次战役中的制胜策略,是完成表格中“二维”目标的关键。但由于在“一维”中只是简单的以“了解”一词代之,使学生弄不清哪些是“一般知道”,哪些是“重点掌握”,给学习添了累赘。三是行为动词较为抽象,课堂行为无法落实。如“获取”是“过程性动词”,单纯从“获取”这一过程无法知道或评价出学生是否真的“获取到了”有效信息,因而会影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

三、叙写学习目标,落实“生本化”理念

新课改以生为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学习目标就是指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成的质量。正是由于教学目标存在上述问题,教师在落实“生本化”理念时,就不能直接将教学目标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进行转化,即依据学情、教材内容等要素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由宏观、抽象转为微观、具体的可量化的学习目标,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这就是叙写学习目标的目的。

叙写学习目标应注意合理运用四个要素:A行为主体(谁学)、B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什么)、C行为条件(怎么学)、D行为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并体现出D由低至高的层次性。

如了解官渡之战的史实 叙写为:

四、呈现学习目标,依生“裁衣”

叙写学习目标是教师自己对学习目标的建构,而呈现学习目标则是教师将目标展现给学生,所以基于学情的考虑,不是所有叙写后的学习目标都要呈现给学生,需要有伸有缩。伸是指尽管教学目标没有涉及,但出于教材衔接和学生认识层次深化的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外延。缩是指基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或生动还原知识形成过程的考虑,将学习目标隐藏起来,代之以其他手段表达出来。如表中的“认识”目标,由于教材没有呈现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加之有些学生对《三国演义》不甚了解,故可不在学习目标中呈现出来,而是通过“探究”环节实际达成。(下文将举例说明)

五、教学环节的设置和重难点突破

教学环节的设置主要回答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知识”的问题。任何一节有效的历史课都应该包括导入、讲授新课、总结、测评、反思几大环节。需要强调的是,在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学的重点环节已前置于导入。其核心是出示学习目标,先由学生自主、初步完成对教材的梳理,由导生问,由问引思。

有效突破重难点必须对教材、学情等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并选择好策略,如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可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探”和引入史料的“究”来完成。

探究:

①周瑜、黄盖等人为何要用“火攻”之计败敌?

生:(按教材找到答案)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战船连在一起。

②《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为了使曹操相信黄盖是真投降,用了什么计策?

生:周瑜打黄盖。

③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描述孙刘联军还使用了哪些计策?

生:(积极回答问题)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

六、注重教学评价,深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态度的考量,尽管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但最为可观、可测的环节是当堂测试和课后练习。有鉴于学生对《三国鼎立》一课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在教学总结中贯穿测评,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当堂消化理解。教师对《三国鼎立形势示意图》进行加工,设计出图中的几处错误,让学生在图中“找茬”。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积极回答,相互补充。这样既测试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又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二次记忆。

课堂精彩、教学成功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新课改理念下唯有真正从课标出发,注重初中历史材料与学情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生发出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學,2012.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历史目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新历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