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解题疑难分析

2017-06-14 01:19朱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原文中现代文沈从文

朱艳

从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常常是学生感到较为困难的一种题型,除去学生理解力不够和欠缺答题技巧等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笔者以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沈从文的《会明》为例,探究了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存在阅读障碍的一些原因,希望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障碍一:学生与文本的时代距离

很多学生对《会明》一文中提及的十年前的护国运动和十年后混乱的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没有足够的意识,缺乏了这些历史背景的代入,会造成很多的疑问和不解,使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会明的人物形象和文章想表达的情感倾向。

文章开头提到:“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它指的是发生在1915年的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从性质上说是一次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战争,所以“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句话”,意味着会明当时所接受的任务是光荣的,十年里他也没有忘记这句话是一个士兵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文章又继续讲到“事情已十年了”“这十年来的记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些语句也是很重要的提示,它反映的是当年的护国战争虽赢得胜利,推翻了洪宪帝制,但代之而起的仍是直、皖、奉北洋集团的军阀统治,这十年里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所以接下来会明所在的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所要进行的战争与十年前的战争性质不可同日而语,而会明未能意识到此种变化,也反映出他认识的局限性和理想的模糊性,更预示他最终“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的理想的落空是必然性的。

但是很多学生并未对这些提示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对文中多处出现“插军旗”这个细节的用意并不清楚,也就对阅读中的第三小题“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不能全面概括了。

这类问题在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中比较常见。比如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选自宗璞的《西征记》,这部作品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对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的把握也是正确理解文章的重要入口,而学生缺乏对相应的知识背景的储备导致了阅读障碍。

障碍二:学生与作者的认知距离

沈从文笔下所写的大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如《会明》中的会明,《草绳》中的得贵和二力(2016年常州一中语文模考现代文阅读),如何把握这些人物形象与对作者写作观点的认知有很大关系。

对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如上文所述,《会明》中的会明是一个对理想模糊不清的人,甚至于“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并且“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有学生就因此认为会明是一个热衷于战争、爱吹牛皮的落后人物。《草绳》中的得贵伯为老兵的梦“所诳”,“不服老地兴奋着搓绳”,“为这个玩笑几乎累坏了”,希望“得到些额外的利益”,有学生就因此认为得贵伯封建迷信,将发财梦寄托于意外之财中,也是一个落后人物。

从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中得出的结论就与作者的本意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

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说:“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来。我从不隐晦这点感情。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的,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的,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的,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的。”“我愿意返回到‘故事中人的那种生活上去,我总要梦到做一只小船,打点小牌,骂骂野话,过着兵士的日子。我喜欢同‘会明那种人抬一箩筐米到溪里去淘,我极其高兴的把一支笔画出那乡村典型的脸同心。”

可以看出,正是在这样一些小人物身上,寄托着作家沈从文一生孜孜不倦地发掘和描写的“理想的人性”,他认为这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所追寻的是人性的健康和圆满,他对湘西纯洁无瑕的人性是极其赞美的。

所以,在现代文教学中,还是要从题海中跳出来,坚持从阅读人手,读各个时期的作品,读各类作家的作品,丰富学生的各种知识储备,这是破解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方法。

障碍三:选文与原文的节选距离

由于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选入试卷的文本大都会经过删减。删减后的文本尽量保持着原文中重要的脉络和信息,但是不能否认,删改掉的那些语句毕竟也是文本的一部分,对文意的表达或多或少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这部分文本的缺失也对学生全面地把握文意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比如前文提到的学生对《会明》中的“护国运动”的忽视,其实原文中是有更多提及的,“袁世凯要做皇帝,就是这个人,告百姓说‘中华民国再不应当有皇帝坐金銮宝殿欺压人,大家就把老袁推翻了。”“从讨袁到如今整十年。十年来,世界许多事情都变了样子,成千成百马弁、流氓都做了大官。”这些被删掉的信息其实对十年前和十年后战争性质的变化已经交代得很清楚,而这些信息的缺失也造成了学生对文意理解的障碍。

再比如《会明》中容易被学生误解的“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原文中其实还有这样的交代,“在为军阀流血之余,人人把他当呆子看待,用各样绰号称呼他,用各样工作磨难他,渐渐的,使他把世界对于呆子的待遇一一尝到了”,“因此旗子事情从不和人提起。他那伟大的想望,除供自己玩味以外,也不和另外人道及了。”这与他到村落里主动说及十年前的事形成一种反差,而在这种反差中,更能体现出会明在部队里的孤独。而且“本来这一村,这时留下的全是有了些年纪的人,因为望到对方人眼睛是完全诚实的眼睛,他笑了。”这一信息更是对部队里人心不古的绝妙的补充。

还有关于“养小鸡”的情节,原文中其实还提到“知道他有了一窝小鸡,本连上小兵,就成天有人来看他的小鸡。还有那爱小意思的兵士,就有向他讨取的事情发生了。”“他在每只小鸡身上作了个不同记号,却把它们一视同仁的喂养下来。他走到任何帐篷里去,都有机会告给旁人小鸡近来如何情形,因为每一个帐篷里面总有一个人向他要过小鸡。”所以养小鸡之于会明,除了这些鲜活的生命激发了會明的“非战主义”,使他感受到了虚妄中的真切,混乱世道中的温暖之外,也是拉近他与战友之间距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一层意义在选文中由于删改也是没法看出来的。

这类问题在其他文章中也很常见,比如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比邻而居》,对原文也有大量的删改,5000多字的原文被删减到选文中后只剩下1400多字。更不用说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更是只截取了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小小篇章,信息的不完整确实对考生造成很大困扰。

这些现象也应该引起选文者的重视,在对选文的处理上要慎之又慎,尽可能减少因删改导致的对原文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猜你喜欢
原文中现代文沈从文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