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义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普及,对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它流弊丛生的一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流弊展开挖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
一、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填充语文课堂,让课文蕴涵的美的本质、美的情韵丧失殆尽
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对课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没有从课文所呈现的美的情韵、美的思想意蕴上去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之美、思想之深邃。而是将美的文字图片化、直白化,将通过涵咏方能体会出的文章韵味,变成了简单与肤浅。比如有位老师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不是让学生到行文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没有引领学生体味文章丰富的文字艺术之美,而是用几张荷塘的图片展示,来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文章的意境没有了,呈现的思想没有了。文字描绘的“月下荷塘”的韵味在图片中失去了美的韵味。这样以来,一篇极具审美艺术和思想意蕴的文章失去了美的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也完全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层面弱化了。
二、不是整体吃透文本和挖掘行文的深层意蕴。而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目前,一些老师不深入研究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而是该深挖的不挖,该清晰的地方不深入,只用现成的答案放在课件中一放而过,来代替启发、探讨、分析、总结。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沁园春·长沙》一词时,不是挖掘作品中的炼字效果、用字深意以及对词句艺术表现的作用,而是直接将这炼字的好处直接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不是调动学生依据文字词句来想象那种美的意境,而是直接打出了一组画面:一幅秋天时的秋山图,一幅鹰在天空图,一幅游鱼图,一幅行船图。对于“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类非常关键的句子,老师只是让学生读一下,未作任何的启发、分析。而在讲下阕时,又打出了几个画面:几个青年站在江边、江流中有一群人在游泳,然后就用多媒体放出下阕的行文主旨、艺术手法。一节课下来就是四部曲:放图片、展示答案、下载几首词让学生读一遍,布置作业。语文老师不深读、细读、反复挖掘文本,而是简单照搬教参,简单下载几张图片就算是备课,就去应付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问浅显无效,讨论无益。泛趣味化,只图热闹充斥着课堂
课堂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已成为教学的共识。然而,我们的教学中为了展示这一点,一些老师不是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如何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而是只要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好课堂。一位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设置的问题是“王熙凤的外貌是什么?”“贾宝玉的穿着是什么?他见林黛玉的心里感觉是什么?”有一位老师在教《故都的秋》一文时,提问“早晨起来先干啥?在院子里面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设置这样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完全失去了解读文本的效果。这样的设问,学生根本不动脑筋,只需要照本念出就能回答。一节课下来问答热闹,学生却没有一点的收获。一位老师在教《沁园春·长沙》一词时,将上阕中的几幅图片挂在多媒体屏幕上,然后问“你旅游时看见过哪里的秋山秋叶?看过哪里的江河?”然后让学生纷纷发言,一节课就被这发言占用了,学生回答踊跃,课堂活跃空前。可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被弃之不顾。
四、只要学生回答,不为学生点评与总结,只要学生讨论,老师不做课堂小结
有语文老师,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回答热烈,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学生回答问题对与错?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述是否用词准确?条理是否清晰?回答的问题符不符合文本中所呈现的意思?学生究竟以谁的回答为基本正确的回答?谁的回答还有问题呢?学生茫然不知。还有的教师,课文逐段设问,学生逐段讨论回答完毕后,也不做整堂小结,就匆匆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又有什么效果呢?
针对以上几种语文教学流弊,我们应该加以重视。首先,备课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文本,对文本至少要读五遍以上,弄清教这篇文本的重点、难点,弄清行文思路,弄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段内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此段中哪句是核心句,弄清作者寫这几句的意图是什么?中间能不能挖出异议的地方?行文的线索是什么?艺术手法是什么?中心主旨是什么?渗透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当把这一切思考好以后,我们再找出与此文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同类作品,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及特点,接着用自己的理解在大脑里备课。心里备课与纸质备课备完了,再来研究该课要使用哪些多媒体图文,对解读课文的作用有多大?用图文是否用得恰到好处?备课环节完成后,然后再看教学参考书来检视自己所备之课,存优去错。其二,当我们设置的问题,是否有益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通过研读文本得到启示。其三,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在文本里所形成产生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讨论又能解答文本中学生易于领悟出错的点,让讨论主旨分明,有方向性、针对性,而不是泛化无益的问题。其四,风趣、幽默的话语,是趣味化的,活跃气氛、启人心智的;但设置时一定要去掉没用的热闹,没用的幽默,泛化的幽默,与本文无关的幽默。幽默风趣是为课堂的高效服务的,这样的幽默风趣是可用的。其五,课堂上一定要小结。小结时,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生动而准确,结构严谨而不松散,重点突出而详略得当。且小结的地方又能让学生所学得到全面的升华。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