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敦彬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①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離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②分点意识。主要指每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三个要求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必须从总体上把握的三个方面。那么,如何把它们落实在具体句子的翻译上呢?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八字法”。即“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个字,其中“留、删、分、换”是针对字词的,“调、合、套、补”是针对句式的。
1.留(原词保留)
保留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法完全相同的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解析]句中划横线的词在翻译是均可保留。
2.删(删除省略)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也”表判断语气,不译。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3.分(语意分承)
有些句子中特殊的部分,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解释。
如: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邹忌)早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4.换(古今词转换)
换,就是把古文中的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汉语一般由单个汉字构成语素,而现代汉语一般由两个汉字构成语素),把古代汉语换成现代汉语,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把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语。如:
(1)单音词转换双音词
这种翻译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最常用。我们可以通过在原字上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组成一个现代汉语的词语。而这个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组成的词语往往就是可以直接用于句子的翻译中。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解析]划横线的词除了“学者”是古今异义,译为“求学的人”。其它均可以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即可。译为“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古今异义的转换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官员初上任)等;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用语,如“秋毫”(形容细小的事物)等;形象描绘的词语,如“乞骸骨”(告老还乡)等。必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如: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解析]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3)通假字的转换
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颁”通“斑”须发斑白。
(4)词类活用的转换
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这里的“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眼示意;使眼色”。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这是宾语前置句。划横线部分应按“在安”的语序来翻译。译文:沛公在哪里呢?
6.合(繁笔简合)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解析]整句可意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套(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恐怕……吧”,可以套用为:恐怕太晚了吧?译文:“现在大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这样然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8.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如: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解析]补出省略为:具告(之)以事。译文: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