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黎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内涵极其丰富。古诗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课堂上,由于时代的隔阂,大部分古诗词艰涩难懂,往往让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情况并不乐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古诗词,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求知欲。以下就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出几种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新奇的课堂情境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影像、音乐等方式,能使教学情境更加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古诗词的课堂情境。如在教授《登高》时,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察一副杜甫画像。画像上的杜甫饱经沧桑、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与《登高》所要表达的情境特别吻合。学生读懂了杜甫画像也就能更快进入《登高》的情境了。又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播出剪辑好的两段影像资料,一段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年轻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意气风发的情景,一段是纪录片《苏轼》里苏轼人到中年、仕途坎坷的情境,在对比中学生不难体会词作里体现的豪放中略显苍凉的情感。而在教授《雨霖铃》《一剪梅》词作时,可播放这两首歌曲,师生一起轻轻跟唱以此达到营造氛围、渲染情境、唤醒情感体验,达到人情入境的课堂效果。
二、借助课本剧表演。入情入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則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抽象的文学形象而是现实中班级里活生生的同学,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加深内心体验,对文本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更快地融情入境。那些叙事性较强或戏剧性较强的古诗词可以改编成课本剧供学生表演,教师既可进行场外指导也可参演其中一个角色。一年一度的课本剧表演活动中,由古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改编而成的课本剧长盛不衰。《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善良、决绝,焦仲卿的软弱、迟疑,焦母的蛮横、无理,《长恨歌》里杨贵妃的美丽、哀怨,唐明皇的痴情、不舍都被学生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提升,这无疑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强化了内心体验。
三、化诗为文。进入情境
古诗词字数受到限制,语言简洁凝练,而古诗词的意蕴又是无限开阔的,因此古诗词的语言又是内涵丰富的,给人以无限想象。教学中化诗为文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古诗词的情境。如在教授《氓》时,让学生在课外把这首诗歌改写成800字左右的故事。学生在改写故事之前,一幅画面出现在了眼前:一个非常漂亮的养蚕的女孩子,每天早上拿一大堆蚕丝到河边去漂洗,一个单纯憨厚的男孩子路边经过,看得发呆了。如何搭讪呢?男孩子灵机一动,何不拿手上的布换她的丝呢……无论学生改写得如何,相信《氓》的故事情境已深深地烙在脑海中了。这样,学生就会去还原《氓》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全面地去理解古诗《氓》的内涵。再如教授《涉江采芙蓉》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化诗为文,进入情境。“阳光明媚的下午,吮吸着花草的味道,趟过哗啦啦的小河,诗人去采摘明艳的荷花……”在这画面感如此鲜明的文字下,学生自然被带进到了东汉末年游子思妇相爱而分离的具体情境,体会到“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哀伤与悲凉。
四、真情美读。体验情境
古诗词大多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朗读可以起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激发情境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把真情朗读称为“美读”,他说:“美读得其法,无论在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通过“美读”,去感受古诗词,体验情境,是古诗词情境教学的重要一环。如《离骚》历来以艰深晦涩让学生视为畏途,通过诵读教学让学生体验诗歌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先范读,再介绍骚体诗的基本节奏,便于学生读出节奏,从而把握诗的情感变化。接着学生重点诵读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体会屈原回环激荡的情感变化,从而进入诗歌情境,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再如《声声慢》也特别适用于美读情境教学。可让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在低沉哀怨的美读中体验晚年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的深沉苦闷的生活情境,感悟词作中愁的深刻意蕴。除了课堂美读外,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激励学生在舞台上诵读古诗词,把“真情美读,体验情境”作为学习古诗词的一种常态。
总之,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快进入古诗词情境,更好品味诗歌的内涵。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