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梦宁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合阳大道宝龙城市广场二十六幢十五之四)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 缙云山,因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色赤如霞,似雾非烟,磅礴郁积,加之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后因李商隐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让『巴山夜雨』天下闻名,而诗中的『巴山』就是指的北碚缙云山。 缙云山也被誉为『川东小峨眉』,其源自国民党元老、广东政治活动家、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先生的一首诗歌。四十年代,陈树人来缙云山游览,拜访缙云寺中的太虚法师,见缙云九峰竞秀,云雾缭绕,山径蜿蜒,古木参天,步缙云似乎有游峨眉之感,遂赋七绝一首以抒发其感受:『满囊画稿满囊诗,何惮烦寻造化师。不负蜀中好山水,大峨眉又小峨眉。 』
缙云寺就坐落在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缙云山中。该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四二三),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该寺有联云:
你可知此身不能久在,何苦急急忙忙干些歹事;
我却晓前生皆已注定,只得清清白白作个好人。
缙云寺前路旁巨松上有一副对联:
万木参天严佛国;
双松夹道护山门。
万木挺立掩映,苍松夹道似护卫山门,俨然一个佛家胜地。
缙云寺大雄宝殿祭祀迦叶古佛。 殿柱有联:
芬郁灵台,三际寂光常照彻;
华严觉地,十方刹海总含容。
大雄宝殿左后侧祗园,原有一殿堂供燃灯古佛。殿前厢房天井石柱上刻有一联:
竹露滴清响;
松月生夜凉。
联语没有证佛论道,没有人声喧嚷,短短十字就使人感觉到了缙云山上夜的静寂,夜的清凉,感受到明月照松间、露滴发清响的美,仅此十字,就足以使人留连于此了。
一九三一年,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太虚法师来缙云寺创办起一所佛教高等学府︱︱︱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该院宗旨是『沟通汉藏文化、团结汉藏精神、巩固西陲边防、保全中国领土。 』该院至一九五零年停办,大半个世纪前,曾为中国佛学界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才,是名震一时的『佛学尖子』的输出地。
汉藏教理院在缙云寺立足后,也悬挂了一些对联,述其宗旨,勉励师生。
教理院讲堂门上的对联为:
此地本迦叶名蓝,远绍那烂宗风,近续慈恩芳焰;
吾侪遵总理遗意,弘宣中国文化,发扬卫藏真乘。
教务处悬挂对联为:
会同辎素究三学;
融合汉藏成一家。
双柏精舍大门对联为:
禅贯浙川,昔有桂香曾遍馥;
教融汉藏,今应柏翠此长春。
旧时,缙云山上寺庙林立,除缙云寺外,还有温泉寺、绍隆寺、白云寺、石华寺、复兴寺、大隐寺、转龙寺等,均为佛家寺庙,并称『缙云山八大寺庙』,今多不存。
绍隆寺在缙云山前山幽谷中,为缙云山之门户,创建于明成化乙巳(一四八五年)。 偏寨门上有一副写景佳联:
山如碧玉水如黛;
云在青天月在松。
横批: 虽设常关
上联由薛惠的『水如碧玉山如黛』点化而来。
复兴寺在缙云山与重庆市璧山区交界处,已毁,原有联语:
三利总持,绍续前贤之胜迹;
九峰接壤,宏开后代之津梁。
转龙寺在缙云山北麓,现仅余部分罗汉塑像。 寨门上有对联为:
云开佛卷雾;
风散地撤□。 (尾字不可考)
又有:
绿海柳春风气象;
松山翠耸云□□。 (尾二字已风化)
另外斩龙垭碑坊上也有联:
双峰接引尘劳侣;
一道升登解脱门。
缙云山上有不少塔墓,但大多倒塌残毁,不辨人名年代,惟清代塔墓较为完整,四周也有联语。 如智福上人塔墓就有五副对联。
智福上人,号文献,为清初重振缙云山门的破空和尚第十代徒。道光年间,他曾修建客堂和绍隆寺。 塔墓建于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 墓门上有三副对联:
长江绿水朝僧墓;
远岫红霞映佛堂。
山青昭地利;
水秀合天时。
风吹狮吼佛灯护;
云聚三峰竹策生。
墓前石柱内外皆有对联。
外侧对联为:
天作镜台,吼来狮子惊松鹤;
地成宝塔,聚处云峰接斗星。
内侧对联为:
修四大于金刚,尘埃不染;
藏三昧以石彖,日月流光。
缙云山狮子峰上有太虚台,是一九三九年为庆贺太虚法师五十寿辰而修建的。太虚法师(一八九零︱︱︱一九四七),自幼受外祖母影响,虔信佛教,十六岁出家。 清末受革命影响,求佛教复兴。 壮年游学欧美,归国后从事佛教革新活动。 四处讲学,编辑出版佛教刊物《海潮音》,创办佛学院,成为新僧派领袖。一九三一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赵朴初先生就毕业于汉藏教理院)。 他是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佛教领袖,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 抗战时期,太虚法师组织『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到缅甸、印度、锡兰等国访问,弘扬佛法,宣传抗战,争取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
一九四七年太虚法师在上海玉佛寺圆寂后,缙云山上又在涵虚亭附近松林中辟地修建了太虚塔。塔上镌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佛学家赵朴初题写的联语,对太虚法师给予了高度评价:
智通三藏,机应五乘,旷代高僧垂千古;
学贯古今,名扬中外,四洲弘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