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万里
摘 要:如今很多教师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采取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被广大教师采纳并不断推进改革。问题是知识再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创设;策略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依据
1.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学习到新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基础知识有关。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要理清数学学习的脉络,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所把握的基础知识,在充分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每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运用原来的基础知识已经不能解答,然后对新知识又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时,将新问题引入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
2.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环境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学生在学习时情绪暴躁,学习吃力,学习效果都会不好。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虽然都是小学数学,但是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以年龄为基础。因此,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声图并茂的投影方式来教学。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教师可以问:“兔子和乌龟一起赛跑,兔子跑了三圈,乌龟只跑了两圈,但由于兔子心高气傲,在旁边呼呼睡大觉,在比赛结束时,乌龟跑了10圈,如果圆的半径为50米,那么乌龟比兔子多跑多少米?兔子和乌龟各自又跑了多少米?”这样引入故事的方法固然好用,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则会显得太幼稚。所以,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的产生本身就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基础知识还不能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基于学生所把握的基础知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与新知识、新任务形成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小学數学二年级教材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35个编了号的彩球依次排列,分别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四个颜色。然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现在上面有编好号的四种颜色的彩球,老师不看,你们来说出数字,我能准确地说出颜色,大家来试一试,好不好?”老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秘密,学生想要掌握秘密,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提问,促进思维的发展。
2.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的需求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教师教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有一天,天气很热,于是他们大家一起买了西瓜来吃,一共八个人,白雪公主倡议道:我们每人八分之一吧,这样都公平,一个小矮人关心白雪公主,就说:“让公主多吃点,吃九分之一吧。”白雪公主虽然知道九分之一更少,但还是同意了,当西瓜分完时,那个小矮人却发现为什么公主的会更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天,小明下课后不小心把小红的作业带回家而忘了带来,小红急着交作业,那么,小红要怎样才能取得自己的作业本呢?学生针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红家;小红到小明家拿;两人一起从家出发,然后相向而行,小明和小红相遇时就能拿到书。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思维启发的重要阶段应该被所有教师重视。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小学数学整个学习过程的,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老师和学生就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陈小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