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友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在生活中,数学与人们的关联最为密切。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是人生阶段第一次接触数学,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让学生形成较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如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数学的能力是教师需要重视的。
关键词: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这就说明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的能力进行分析,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表明要想干好某件事,先要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干好这件事情。同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重要的,培养了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以其精美的图片、丰富的音频与视频等,使教学内容得以很好地展现,学生被这些所吸引,感觉数学是很有趣的,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大增,较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2.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的热情都是极高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授课中穿插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学生学会了知识的同时又玩了游戏,数学的抽象性就较巧妙地得到了解决,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意识被较好地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理解算理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但不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算理的理解中,把一些抽象的算理进行直观化,这对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是很有利的,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计算56-10等于多少时,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们就可以用小棒来解决问题。先把小棒摆成5捆与6根,每捆有10根,通过减小棒的方式表示数字的加减,老师在课堂上这样教学,学生就能够比较直观地得出结果,更加明确运算的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从数量关系联想到图形,从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学生学会了思考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概念教学中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他们对于直观的、具体的图形与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对这些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而对于抽象的概念不能理解,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就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数学老师需要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其中,应用比较直观、具体的图形将概念形象化、简单化,逐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我们在初步学习乘法时,数学老师可以用摆苹果的方法来讲课。用PPT课件先出示一排汽车,问学生有几辆汽车?(8辆),再出示一排汽车(8辆),问一共有几辆汽车?如何列算式?(8+8=16)。然后再出示一排汽车(8辆),然后问学生,此时一共有几辆汽车?怎样列算式?(8+8+8=24),依次出示相同数量的汽车,求5排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这时,学生依旧将5排汽车的个数相加得出共有的汽车辆数。然后老师要问学生如果有20排、30排呢,我们要怎么计算呢?这时候,学生肯定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要告诉学生:我们求多个相同的数的和的时候,可以应用乘法进行运算求解。比如8+8=16,用乘法就是8×2,3个8相加的乘法算式就是8×3=24或者3×8=24,以此类推,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进行乘法概念的教学的,为学生出示一样的图形来让学生知道怎样列出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相同的数字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乘法算式表示是很简单的、容易懂的。
三、教学方法实现生活化
数学知识是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随处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活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和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學习数学,在主动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了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都能够兴趣盎然地去研究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会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新课程,2010,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