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恒/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聚力创新 聚焦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蔡 恒/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大力推进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研究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更大力度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是新形势下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江苏正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都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强调要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省委书记李强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标志性的平台,形成聚集资源要素的“强磁场”。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重要文件均把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要求省农委抓好落实。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加快推动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能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凝聚专家力量和项目资金,为推广单位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搭建一个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合力推广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平台。一方面,能有效引导农业科教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发现产业发展面临实际问题,增强科研选题针对性,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更加对接;另一方面,能有效引导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走向生产主战场,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引导农科教对接、产学研结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
(三)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努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建立为农服务新平台、树立为农服务新形象、展示农业部门工作风采的重要窗口。基地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全程参与基地规划设计、创新研究、展示示范、宣传服务等工作,能有效克服过去建丰产方、上大课堂、发明白纸、喊大喇叭等传统单向式、被动式服务方式的种种弊端。从服务农民需求着手,突出互动式、主动式的服务,供各类主体按需选择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具,从而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率。同时,通过农技人员全方位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地方农业科技人员,提升自身科技素质,改进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四)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迫切要求。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土地逐渐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集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要求更加精准,建设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产品等科技成果,以及先进经营理念、组织方式等,是利用最直观的教材、最实用的案例、最鲜活的样板,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田间学校,有利于满足其个性化、差别化、全程化的科技需求,提高其科技素质。
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不同于一般性的高产示范方,各地务必从服务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高度,精心策划,精确指导,精准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一)统筹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布局,可选择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永久性蔬菜基地、设施农业集中发展片区等设施装备齐全、交通主干道旁的代表性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公共服务平台。要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兼顾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科技发展。要明确建设主体,依托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农业科技企业,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农科教企紧密结合的联合建设主体,跨部门、跨领域选聘建立实质性专家团队,实行业务工作专家组长负责制,团队成员专业互连、优势互补。要在充分梳理、继承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增强农业实用技术创新的针对性。通过成果熟化、技术集成和模式本土化,集成一批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技术体系,切实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合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新高地。
(二)强化示范,着力打造实用技术成果田间超市。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需求,致力于产业链各个技术关键环节,集中示范一批优良品种、高产技术、高效模式、设施装备和先进经营理念,做到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尤其要突出体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的技术内容。做到同类科技成果 “同台竞技” “商品展出”,使抽象的科技成果更加具体化和有形化,成为比较新品种、选择新技术的“田间超市”和动态现场。要加强标识管理,每一个品种、每一项技术、每一类模式、每一种装备都要在醒目位置树立标牌,标牌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充分解读品种、技术、模式、装备的核心技术要点和关键措施,充分反映生产潜能。真正做到田间展示有标牌、技术选择有说明、成果介绍有对比、集中观摩有讲解,让农民对新技术新模式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三)注重培训,着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阵地。农民很朴实,需求很实际,简单的填鸭式灌输式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边干边教,有说有做,专家的理论紧密联系农民实际需求,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促使农民自发地学习和仿效,达到技术推广目的。各地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示范基地系统规划,将农民的科技需求与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农民培训的田间课堂和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训基地。要开展分区域、分层次、分专业、分时节的观摩、推介、培训及创业实训等活动,手把手、面对面进行传授,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奠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完善机制,着力打造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实验区。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农技推广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挂县强农富民、农业科技入户、农技人员培训、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衔接,促进基地设施装备、技术成果和信息平台等向社会开放,建立全社会、多部门、广渠道支持基地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推进基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有序链式发展,加快形成基地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探索农科教协调、产学研结合、省市县联动、科技研究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开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新局面。
经过几年努力与探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在运行机制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各地要把基地建设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和全局性工作,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力保障示范基地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要把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要成立建设与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基地建设运行的组织与技术实施的各项工作,尤其要组织协调部门内相关科技人员向基地集聚,配齐配强基地技术力量,引导技术专家把基地作为锻炼才干、服务“三农”的重要阵地。有关科研、教学单位要充分调动本单位科技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与各有关基地对接并共同参与基地建设,为各地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二)强化项目扶持。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把基地基本运行经费纳入当地财政保障,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加强项目资源凝聚,统筹归口管理的各类涉及农业基本建设、产业引导、科技推广、农民培训、信息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项目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示范基地倾斜、延伸。省农业三新工程将继续以择优立项的方式,强化对地方投入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发挥作用大、示范带动强的基地进行重点扶持。
江苏(常熟)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三)强化绩效管理。省农委对各地示范基地从选择到建设以及功能发挥等各环节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和督促指导,把基地建设质量和运行成效与各地农经农业工作绩效考评工作挂钩,保证示范基地发挥应有功能,取得切实成效。各地要推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常态化,统筹规划本地区基地建设类型、分布,每个县至少创建县级种植、园艺、畜牧三个行业类型的基地各一个。各地要开展本地区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建立不同层级、规模不等、特色各异的示范基地备选库,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提档升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省农委将在每年下半年组织认定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今后申报省级示范基地的应从市级认定的示范基地中选择推荐。
(四)强化宣传引导。基地功能发挥,关键在于宣传引导,要围绕技术推广普及,在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简报等宣传载体,向周边地区通报农情信息,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介会,及时宣传基地新技术成果。围绕提升基地形象,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专题栏目、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展现农业科技人才风采,介绍典型经验,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关注、各界支持、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精品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