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锦��
摘 要: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当前关注点的不同,采用分层策略,有侧重点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分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76-2
学生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此,笔者根据不同年龄段采用分层的策略,有侧重点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达到了预期效果。
初一——爱,在我们身边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优秀作品,它们都是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资源。如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塑造了一位严在其外、爱在其内,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父”形象。学完此文,学生们都对父爱之严感慨不已。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再读一读之前所学过的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春水》。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发现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子女的。
于是,我水到渠成地请学生来讲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事情,借此引导他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学生们回顾了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了自己记忆中的感动瞬间,发现父母之爱其实就藏在每天喷香的米饭里,藏在雨天一朵朵如花的雨伞里,藏在无微不至的关怀里,甚至藏在看似严厉的呵责中……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家庭当中无处不在的爱,而且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更为重要的是,在感激中他们学会了珍惜,决心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之爱。于是下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将你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写下来,题目就是《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对于这次的作业,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第二天,作业收了上来,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深情告白,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很久以来,女儿一直想找您说说话。爸爸,您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有时候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还要送我去学校,下午再接我放学,您是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了。记得有一次,妈妈做好了饭菜等您回来。我们等啊等,等了好长时间您都没回。等您回来以后,我问:‘你怎么来得这么晚?我都快要饿死了!您什么都没说就走了进去。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昨天您很忙,是我误会了您,我感到很后悔。爸爸,我想对您说:‘对不起,我误会了您。‘爸爸,我爱你!”后来,我将学生的书信送至每位家长的手中。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家长们都感动不己。
初二——学会沟通,让心靠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候,父母在与他们的日常沟通中往往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分歧,最后常常是不欢而散、彼此都受伤。怎么办?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因为对现实社会的描述和分析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羚羊木雕》一文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找万芳。万芳不但不生“我”的气,还安慰“我”,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考虑到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果遇到“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沉思,短暂的思考过后,他们给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有的说:“既然羚羊木雕这么贵重,不能轻易送人,所以我会去把它要回来。但是要回之前我肯定会和万芳说清楚,以免影响两人之间的友谊。”也有的学生说:“父母是长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做事情不能自行其事。”还有的学生说:“如果要回羚羊木雕,会伤害‘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所以我坚决不要回!”一时间,众说纷纭。
我觉得是时候教会学生换位思考了,于是趁热打铁要求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其中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各自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辩论后,学生们充分意识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于是,我因势利导告诉大家: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更不能以冲动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理智地考虑问题。在生活中要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听完我这一番话,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纷纷点头会心地笑了。
初三——我的青春我作主
初三阶段,学生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选择,升学成了他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同时,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随着生理发育的渐趋成熟,一些男女学生由于彼此过多接触,相互之间萌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孩子出现了早恋的倾向。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提供心理关注,并通过适当的认知辅导等介入手段,走近学生的心灵。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有一篇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在这篇文章中,大教育家面对十四岁的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利用学习教材文本的机会,我一方面带领学生领略爱情的美好:“上帝从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但同时也让学生从文章中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并告诉他们: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同时也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严肃的”,而现在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与其拿自己的美好前程换取这希望渺茫的青涩爱情,不如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我又推荐学生去阅读心理学专家的文章《被爱打扰的日子——写给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感情,把握青春、珍爱友谊。在面临早恋和学业的抉择时,清醒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笔者认为采用“分层渗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达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这比起单纯的说教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03).
[2]卓月琴,关景双.班主任视窗:实践与理念同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03).
[3]樊可军.浅谈班主任之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对外贸易,2010(12).
[4]吴育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杂志,2011(01).
[5]张镜玲.浅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J].东方青年,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