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本文阐述的是根据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以分层导学的理论为依据,将学生以及教材进行分层,利用教学体例为辅助条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45分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学生分层 课前预习 教师精讲 作业分层
爱因斯坦曾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功课就会被当做礼物来领受。”这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身为教师,往往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恨不得将毕生所学知识全部都教给学生,讲到一个语言点就迫不及待地把与该语言点有关的所有东西都一一罗列出来。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个特点了,尤其是初中生,正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一个成长期,面对小升初带来的巨大改变,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不同学生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就会出现分化。而这样的分化只是暂时的,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熟,他们的认知情况也会逐渐改变。因此,如果以同一标准、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利用“分层导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在实践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分层导学”的涵义
所谓分层导学,顾名思义是以“分层”和“导学”两者相依存而实施的。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处在C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处在B层学生的学习惯性强,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因此要为他们树立榜样即“参照物”,重要的是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使他们萌生出一种要有所作为的观念,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对处在A层的同学,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而“导学”是在分层之后,教师要做的另一件事。其次是导学。怎样导学:(1)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学习(有口头、有书面导读提纲),学会抓重点、找要害——鼓动同学自己设计导读提纲;(2)学生如何做好学习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指导如何利用小组进行课内课外合作学习,达到自我弥补和提高。我们在导学部分,设置了教学体例,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根据教学体例上面预习的顺序,通过自学,完成体例上的相关练习,这样在通过充分预习后,学生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学习激情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尤其对一些C层的学生,在课前有了更多的时间先行了解学习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信心。
二、巧设情境,因材施教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数学教学的分层导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和程序,从而写出分层次的教案。按A、B、C三个层次的训练要求,精选题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一到综合,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训练,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较高目标,使学力较高的学生达到最高境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
要让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在课前做好预习作业了,因此可通过设置导学提纲来实施。在设置导学提纲的时候,就已经把该节所要求的重点、难点罗列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大致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且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导学提纲的指引下去解决问题。导读提纲的设置把握三个原则:(1)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层设问题(了解认知水平,结合认识规律,把复杂问题分解,化整为零),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伸手不得,跳而可获”;(2)针对知识点,结合新课标要求,再考虑中考会怎么考,设问题即牢牢把握课标与考纲;(3)本节课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往什么程度设问题或设置练习题。精讲点拨:一般要注意三个方面:(1)是讲问题的要害,解问题的结;(2)是及时地归纳、总结;(3)及时拓展、延伸。
四、实践出真知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以“分层导学”为大方向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实践的结果进行改良,可得出:1.教师心态要摆正。我们要公平公正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学会欣赏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多赞美,多鼓励,让学生能提高自信心,这样在教学方面也可以事半功倍。2.课前要精心准备。每堂课上课前,教师都应该对该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进行彻底备课。一定不能够长篇大论,要精挑精选。除了备课外,教师还应该备学生。学生既分优、中、差生,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考虑难、中、易的程度,并考虑哪些问题該向哪些学生提出,以便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打破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真正做到学生学、教师辅。只有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他们的成绩才能提高,才能真正领悟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真正的潜力,做到学中乐,乐中学。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浅谈分层导学[J/OL].2009-9-16.
[2]莫海章,刘伟林.“初中数学分层导学”实验工作总结[J/OL].
[3]刘玉莲.目标教学三步导学法实验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1996(02).
[4]丁骥良.《长征》分层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1999(12).
[5]曹玉梅,黄国元,吕晓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辽宁教育,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