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研究

2017-06-12 16:16李容钊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画高中物理物理

李容钊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机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成为物理教学中的热点.借助信息技术,能为高中物理课堂带来更多的方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开创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进行研究.

一、搭建平台,自主学习

大量抽象的描述和难以直接理解的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是教学难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将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公式和现象转化为互联网搜索中的具象内容,最终以多媒体技术直接展示给学生.这种便利快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降低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同时,这种生动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实验环境,能让学生了解并深入学习一些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现象.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布置课后作业和作业提交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帮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交流模式,让学生之间增加关于物理知识的讨论,引起学生之间的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向教师提问.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及时做出回应,帮助学生迅速解决疑惑.

二、动画模拟,由繁变简

高中物理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擬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用投影仪模拟“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打点计时器求逐差法实验”来理解机械能守能定律;教师还可以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力学实验中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实验,帮助学生将课本中冗杂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具体的内容,使物理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关于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展开物理教学.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压表(0-3V)和电流表(0-0.6A)的基本读数方法,从而演变到其他的读数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题目之中.在动画中,还能一步一步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电路的短路、断路,或者是电压表没有读数的、跳到指针最大值的各种情况.这些在考题中常常出现,所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最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一些优化课堂环节的要求和建议,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情境教学,引人入胜

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应用,方便教师搭建自己所要的教学情境,改善了传统的教师用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和学生凭借想象理解实验的教学现象,让学生直接通过形象的动图、视频、甚至是实物展示深刻理解物理定理和实验.教师还可以将传统的纸质教案转变成幻灯片的形式,把课本上的知识充分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在播放视频时可以灵活变动,让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多样化的情境教学,能够创设各种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临近考试时,教师可以随时调用以前学习的幻灯片,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且与试题结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交通事故的情境,如“在某交通事故中,轿车刹车线长度为12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g=10,那么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是多大?”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境模式,通过结合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由题意知s=12m,μ=0.6,刹车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并且初速度为v,再结合速度公式得出s=v22μg,最终求得v.通过一步步仔细分析,让学生从每个解题步骤中总结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高中物理教学是一条值得发展的教学道路.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变革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还能使学生从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中获取知识,不拘泥于课本.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动画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我是动画迷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