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付霞
【摘要】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诸多渠道,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思想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更需要在情感层面上让他们去体会、理解和感受,以达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那么,具体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依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和落实德育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在对数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数学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地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推理一定要准确。一定要给小学生做好认真严谨的带头作用。
二、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为直接的。比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要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小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的对教学的责任感,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是有进步的愿望。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改正的契机,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一成不变的漠视、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自卑与消极。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只要消除了精神负担,对重新塑造自己有期待,他们就会克服困难,逐步改掉缺点,做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
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的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利用其他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向课下延伸,比如,可以从作业批改做起。让作业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将作业批改由开始时的评定对错、画符号,由简单的评语“加油”“你真棒”等逐渐转化为数学日记的形式,成为与学生倾心交流谈心的园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从而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当然,德育需要采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实现,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铁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