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丽姝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复杂、发展结构更加合理,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阶段。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活动的有序、正常地进行,并满足日益扩大的公益需求,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资源的支持。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的加深,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事业改革也在逐步推行,事业单位也开始多渠道进行资金筹集。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政资金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公益性活动的顺利进行,且不断满足日益扩大的公益性的需求,需要有一定数量资金的支持。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的加深,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事业改革也在逐步推行,事业单位也开始多渠道进行资金筹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内部经济业务活动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局限在预算资金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应该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来管理,最终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利用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监管问题、经费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情况。具体上说,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忽视财务监管等活动,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没有给予惩处,也没有及时制止,一部分单位则完全从自身利益考虑,尚未认真遵守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由于经费的预算缺乏,再加上受到本地财力的影响,很多单位的经费预算不足,部分单位还违反规定随意挪用单位的专项资金用来弥补单位的经费支出,部分基层的单位领导有侥幸心理,对于财经法规知之甚少。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缺乏法律风险意识
第一,財务人员是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要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利于对外公开与管理决策。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经济活动业务的会计处理是严重违规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和经济活动出现混乱情况,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等问题,对造假和过失行为有责任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都需承担相应的失职责任。第二,事业单位在与其他的市场经济主体开展经济活动时,很可能会涉及到投资或者融资等经济业务,若出现与《合同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财务管理行为,单位及相关的管理人员都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中包括了违约、损害赔偿等多项法律责任。对事业单位来说,应提供给管理决策人员、被投资企业、相关主体真实的和完整的财务信息,若事业单位提供虚假合同、错误的财务信息,就会给本单位或者合作单位、债权人等造成损失,面临民事侵权责任的法律诉讼。
(二)资产管理比较混乱,账实不符
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这个项目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理,资产的使用效率也是比较低的,流失很严重;缺乏监督机制,单位固定资产的租赁与管理混乱,其所取得的收益尚未上缴财政专户;没有制定制度化的管理规则,极其容易滋生腐败,虚增资产价值。为了有效地阻止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的不规范的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而财政部门就应该加强事业单位对往来款项的监管。
(三)职务侵占及挪用资金
财务管理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安全问题,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行为对事业单位的威胁是比较大的,职务侵占一般是事业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把本单位的财物进行非法占有为,而挪用资金一般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利,随意挪用单位的资金归个人所有和使用。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都是恶意的行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职务侵占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挪用资金则仅仅是暂时借用本单位的资金,并不是永久占有。在事业单位中,职务侵占或者挪用资金的方法具有多样性,比如用虚假业务或者虚假票据转移单位的资金、利用支付工程款和货款的便利,截留款项以供个人使用、用白条虚报巨额资金、把相关的款项占为己有等。
(四)预算执行方面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有如下的问题:第一,有少数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一般性支出控制不严,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维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第二,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的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第三,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当中,尚未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比较有效的监管。
(五)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和公职人员财务意识淡薄,并且有一些单位财务人员非专职,导致少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一是对《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缺乏系统地学习,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二是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少单位存在先支出、后签字的情况,会计人员依法履职的意识较差。三是缺乏具有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财会人员,财务管理力量相对较弱,不能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与法律意识
积极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财务管理工作是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优势在于相对的独立性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劣势是其专业性强会导致与外界的沟通出现问题,而其工作的开展需要与领导人员和其他的管理人员保持沟通交流,使其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的资产、人才保护和事业发展的持续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需开拓创新,用简单的方式宣传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不断加强对单位领导与其他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法律教育培训,积极调动更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积极因素,营造全员守法的氛围。
(二)加强资产的管理
需要不断地加强单位对实物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加大资产清查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才能够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资产管理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能够权责分离。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要采取双人保管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并且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对于大宗物品的管理。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来采购,以此提高采购的透明度,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的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的监督制度,最终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审计、其他相关部门结合的机制。
(三)加强内控管理
近几年以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发生轻易侵占或挪用单位的财产和资金的案件,一般是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造成的,比如会计与出纳岗位不分离,印鉴保管不善,现金支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把关不严形同虚设,内控程序不到位甚至失效等,给不法人员造成许多可乘之机。因此,强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结合单位的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密切结合,优化业务管理的流程,明确部门人员岗位责任,将内部控制的岗位不相容原则放到具体的岗位责任中,从根源上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更多关注的是财政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包括从经费的申请、预算的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的控制等,在执行的过程中较多地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及時性,然而,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单位运行的成本与资源的耗费率、现有资产的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关注较低。而在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在进一步深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2]钱启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6(11).
[3]柏静.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1).
(作者单位:长春市绿园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