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欣婷
[摘要]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我们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很好地利用渗透本土资源,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尝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使品德教育活动充满了乐趣与生机,让学校教育成为活的乡村教育。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利用
陶行知曾谠“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可见,教育必须到大自然去,必须跟乡村结合。
本土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本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品德教育中亲近自然,激发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力。
一、热爱生活与乡土资源相结合
陶行知也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致于偏狭,我们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
小学品德教育中有很多关于热爱生活的主题。比如在三年级下册教授《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加强对田园的关注,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笔者特意设计了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摘蚕豆,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在采摘蚕豆的时候,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摘不下蚕豆,有的学生则把蚕豆连根拔起,有一个学生摘的比较好,就问他原因。这个学生说:“老师,摘蚕豆不能直接拿着蚕豆往上摘,要一只手拿着蚕豆柄,另一只手沿着蚕豆杆从上往下摘,蚕豆就容易摘下来也不会把根拔起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摘,他說见过奶奶摘蚕豆,所以知道如何摘蚕豆,刚才也是这么摘的。于是,大家开始学着他的方法摘蚕豆了,不一会功夫一筐蚕豆就摘满了。通过田园摘蚕豆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劳动,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小学品德教育通过乡土资源的利用加以渗透。
通过组织活动《采摘蚕豆》,发现活动效果很好。首先,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倡导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参与,培养乐探究、勤表达等良好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活动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实有效的,让学生的品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科学探秘与乡土资源相结合
陶行知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小学品德教育中有很多关于科学探秘的主题。而我们学生生活在农村,走出家门就是一片自然小天地,那里有着农家的种植、家禽的养殖,更有散发泥土气息,寻找泥地的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农家自有的资源,陪伴学生去探究自然中一切新鲜的事物,找寻可以发现的问题。因此,可以尝试着让科学探秘走进具有农村自然特色的各自家园,将课堂研究延伸到每个家庭。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优势,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探索,获得科学知识。比如春天和学生一起去田野里捉蝴蝶,去草地上捉西瓜虫……。这些仅凭几张图片很难介绍明白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地观察中去发现蝴蝶的特征、西瓜虫的长相等,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的直接经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比如一年级下册有《夏天的小虫》这一课,讲的多不如带孩子们实际去体验,去抓抓看,既有教学乐趣,又能记忆深刻。
三、爱国情感与乡土资源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句话讲的就是“教、学、做合一”。
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爱国情感培养的主题。爱国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思想品德,因此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爱国,时刻灌输爱国主义情操,感受国家的美好,才能让他们对国家从心底产生敬爱。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才。在给学生上这部分爱国情感的思品内容时,可以结合吴江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苏南酒文化馆、费孝通江村调研陈列馆、吴江丝绸陈列馆、静思园、师俭堂、计成纪念馆等进行爱国教育,把书本上的知识跟学生的做联系起来。
总之,我们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愿我们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人。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吧!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南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