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构思

2017-06-12 21:54唐玮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彩线八哥烤红薯

“彩线穿珠法”是写文章常用的技法之一,“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彩线穿珠”就是以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的生活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杂而不乱、形散神聚、脉络清晰。運用“彩线穿珠法”,必须遵循“线显珠明,珠不离线”这一原则。文中用于连缀材料的“彩线”,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而且要在文中多次出现(或表现),前后要照应;所写内容也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之外。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呢?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多种多样,一般有: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2.以某一实物为线索。3.以感情为线索。4.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以“我”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知、相别的交往为线索,抒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又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又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杨绛的《老王》,也是以“我们家”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表达杨绛对老王的同情、愧怍和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夹竹桃和石榴花的花儿为线索,串联起父亲去世前教育女儿的诸多难忘故事,并不断为后面父亲的离世做铺垫。文章结尾,写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根枝子,暗示着父亲的去世,给人持久的感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西蒙诺夫的《蜡烛》,反复写炮弹不断落在老妇人的周围,写炮火连天、炮声隆隆,其实是渲染严酷的战争场面。同时,用炮火和战场的残酷和危险,衬托老妇人的刚毅和舍生忘死的精神。此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一开始“我”因为她的切切察察而不大佩服她,后来因为长毛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再后来因为知道她谋害了隐鼠而憎恶她,最后又因为她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儿时的情感起伏和成年后的同情怀念交织在一起,塑造了“阿长”这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形象。

因此,学会用清晰的线索贯穿情节,一方面可展示我们清晰的写作思路,另一方面能表现我们对于材料处理的别具匠心。线索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昆曲情 徐晨悦

浓密的树枝交错掩映,我走在青石板小路上,陈旧的木板门偶尔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夕阳西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小区老人们的旧收音机里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唱腔回荡在微凉的晚风中,仿佛与记忆中奶奶的嗓音相重叠。我深吸一口气,花香馥郁,回忆的思绪飘飞到了幼年时。

记忆中,奶奶极喜欢唱昆曲。每逢盛夏我回家时,都见她穿着长长的迤逦在地上的戏袍,脸上搽着厚厚的粉,吴侬软语咿咿呀呀地唱着。鲜艳的衣袍衬着飘逸灵活的身姿旋转出优美的舞步,衣带飘扬间顾盼神飞、眉眼含笑,脸上浓重的脂粉仍遮不住喜悦的神采。

我就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托着小脑袋,陶醉在她湖水般婉转绵长的唱腔里。偶有几处高音,就像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夹杂着家乡的风穿过树梢沙沙地响,仿佛宁静的岁月穿越生命的永恒。

那时的我毕竟是个孩子,这样的韵律听长了就坐不住了,嚷嚷着让奶奶教我唱昆曲。奶奶笑着手把手地教我唱昆曲,如何甩袖,如何发音……可我哪里能静得下心来,总想捣乱:一会儿踩住了奶奶的戏袍;一会儿被自己的袍子绊了一跤;还发出古怪的腔调……可奶奶总是微笑着,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着我的错误,眼神里闪烁着慈祥和善的光芒。

后来,我长大了,懂事了,体会出奶奶眼里的期望,认认真真地学起了昆曲。看着我日益进步,奶奶欣慰地笑了。那小小的庭院,总是回荡着祖孙俩的欢声笑语。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我俨然是个小大人了,却很少再穿上曾经的戏服,唱喜欢的昆曲,那段岁月,就像被遗忘在童年里。

去年暑假回到老家,听说家门口搭了个小戏台,我好奇地去一探究竟,竟然在那里看到了奶奶。

戏台下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奶奶站在空旷的戏台上,伴着寂寥的风,独自一人全神贯注地唱着昆曲,声音如从前一样清越悠扬。只是,再浓的妆容都遮不住她苦心掩藏的皱纹和阳光下闪着银光的白发。

奶奶,真的老了——

数十年岁月匆匆,夺去了她硬朗的身体,带走了她明朗的笑容,就连她最最疼爱的孙女都离开了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去城里上学,徒留她一人坚守着曾经的回忆,唱着绵长的昆曲。

我的眼睛忽然酸涩了,仿佛承受不住流年的重量。

一种莫名的冲动袭上心头,我大喊着:“奶奶——”奶奶一下子停下来,有些迟钝地转过头,呆呆地看着我,眨了眨老花眼,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悦悦,回来啦——”

我点点头,举起手中奶奶曾经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补好的戏服,露出灿烂的笑容:“奶奶,我陪您一起唱好不好?”

奶奶愣了愣,眼角露出一丝欣慰,深陷的眼窝儿里闪过晶莹的亮光。

我穿上戏袍,清了清嗓子唱起来,起初有些生疏,后来越来越顺畅了。长风吹过,带走了昔日清脆的童音,却多了几分绵长的韵味。

夕阳下,我与奶奶站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我们的脸庞缓缓重合,光影交织,折射出氤氲在绵长唱腔里的芬芳流年……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本文以昆曲为线索,描绘了三个画面:听昆曲、忆昆曲、唱昆曲。曲中有人,曲中有情。小作者就像奶奶与昆曲的“第三者”,正是由于小作者的闯入,让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同时也唤起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怀念;正是由于小作者的闯入,让我们读懂了奶奶的落寞,明白了陪伴才是对亲人最长情的告白。本文就像昆曲一样,文笔细腻柔曼,旖旎春光。本文的情思也像昆曲一样,穿越时光,情韵悠长。

(姚蕾)

眼神 徐高一铭

外婆经常凝视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仿佛那里正发生着什么故事。我就是在外婆这样的习惯里长大的,她的每一次目送,都让我的青春硕果累累。

上小学前的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婆每天都是笑瞇眯的,懵懂的我不知不觉在她的笑容里度过了几年快乐时光。小学一年级开学那天,我在校门口和外婆道别,可她没说话,仍然面带微笑,用意味深长的目光凝视着我。外婆的眼神想告诉我什么呢?我很想知道,却一直想不明白。只能暂且告诉自己:外婆爱我,让我好好读书,学业有成。

多年过去了,这神秘的眼神究竟代表什么,我依然想不通,直到初中那年的暑假。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澳洲游学夏令营,要去澳洲一些日子。临行时,同学们的家长都来送孩子,外婆也来了。我向家人告别后登上大巴车,挑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又看见外婆用那样的眼神凝视着我,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我瞬时明白了这么多年来外婆的眼神。想到这里,我连忙冲外婆报以微笑。我想,那个眼神表达的正是傅雷多年苦心孤诣对傅聪说的那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现在,我终于理解外婆的每一次目送都在传达着她对我满满的爱和期待……我要感谢外婆的眼神,它带给我最真挚的温情和累累硕果。

每次回外婆家,她的眼神仍一如既往;我越来越喜欢外婆的眼神,因为每一次目送都是我的一次成长。

教师点评

本篇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在“事线”的同时,插入了“情线”。“情线”部分对于外婆目送的习惯并蕴含着对“我”的疼爱,不是在文章一开始就感叹,而是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这样就使“情线”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同时文末巧妙引用龙应台的《目送》及傅雷的教子名言,从而使情感体悟水到渠成,增添了文采,更重要的是,“不懂”到“懂”的情感过渡自然,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意蕴深长。

(林静)

习惯 丁超然

秦淮小巷里,清晨莺鸟啼鸣。

被护城河围着的江南水乡永远这么热闹,像个永不歇业的花鸟市场。艳阳天里,人们将阴湿的被褥衣物挂出来晾晒。爷爷的八哥冲他点头:“恭喜发财!”一连叫唤好几遍。这时,爷爷的杂货店也开门了。

八哥的叫声极其好听,抑扬顿挫,是标准的普通话,没有掺杂一点儿城南土话的韵味。再加上纤尘不染脱俗非凡的黑亮羽毛,讨喜极了。

街坊们看到它都点头称赞,说是为数不多的好鸟。八哥被爷爷驯服得妥妥帖帖,唯独对“恭喜发财”这句极吝啬,邻居逗它,它总是闭着嘴,绝不发出半点儿声音。可爷爷一旦出现在它小小的视野里,它便声势浩大地叫起来:“恭喜发财!恭喜发财……”

初升的朝阳爬起来了,伴随八哥的第一声啼鸣爷爷醒了。夕阳西下,万家灯火。窄巷里,爷爷卷起一根烟,坐在路边默默无语。八哥似乎通晓人性,站在屋檐上,居高临下望着他,偶尔对视,鸟笼旁烟雾缭绕。有时缄默不语,有时嘹亮地叫一声“恭喜发财”,爷爷的半截烟灰掉在地上,爷爷知道,来生意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总是温暖人心,可分离的日子让人猝不及防。

那年春节,老友相聚。爷爷护送酩酊大醉的亲戚回家,返回途中跌了一跤,从此再也没能爬起来。全家沉浸在痛失亲人的悲苦中,父母此时在外打工,唯一的顶梁柱崩塌了,八哥整整一周没有叫过。过路人指指点点:“哦,原来那个会驯鸟的丁老头儿走了……”

鸟笼依然挂在屋檐下,大雪呼啸而来,漫天飞舞,飘飞在未结冰的秦淮河上,看人间再也捞不起一丝思念。八哥黝黑的羽毛里夹杂了雪白的风霜。仍有人会逗它,可它一言不发、一动不动……

我与二爷来到杂货店整理遗物时,八哥忽地扑腾起来,摇晃得笼子摇摇欲坠:“恭喜——”可后面的两个字却听不到了。我惊讶地看着二爷,明白了:爷爷与他是亲兄弟,长相相似。我的双眼立刻汪洋奔涌……

不久,八哥的身体失去了温度。我想爷爷不会寂寞了,它会在那片乐土中颤动黑色的羽毛,再对爷爷说那句“恭喜发财”。

教师点评

小作者细心观察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鲜活素材,文章以八哥习惯性的一句“恭喜发财”贯穿全文,道出了自己的独特体悟。开篇交代八哥叫唤“恭喜发财”的音色和情境,然后描绘爷爷与八哥心有灵犀的温暖场景,为下文爷爷的猝然离世、八哥一言不发埋下伏笔。结尾情节突转,八哥见到与爷爷长相相似的二爷,突然喊出“恭喜——”两字又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构思精巧,值得称赞。文章用词典雅、整散结合、长短交错、融情于景,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谢丽琴)

被温暖照亮 蒋佳玥

寒冷的冬日,心情也降到了冰点,可那位平凡的老人和他的烤红薯却温暖了我的心。

天气恶劣,寒风刺骨。走在放学路上,我的心情很糟:作业没认真写,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哼,不就是作业吗?计较那么多!我愤愤地想。忽然瞥见校门口有卖烤红薯的,排队的人不多,我立刻走了过去。

卖烤红薯的是一位老人,皮肤黝黑,身材矮胖,头发蓬乱,双手沾着煤灰,衣服上的补丁满是油污,说话的语气还挺凶。我见他吼一个用手拿烫红薯的小姑娘,凶恶的模样令人生畏。不过听同学说他全家都靠他卖烤红薯维持生活,他的烤红薯又香又糯又甜。

终于轮到我了,身上被烤炉散发的热气温暖着,眼睛紧盯着烤炉里的红薯:“给我来个大的!”“好嘞!”老人麻利地给我装上一个大个儿的。我递过十元钱拿着红薯就走,迫不及待地撕开红薯破裂的外皮,里面金黄诱人的红薯瓤露了出来,我赶紧咬一口,嗯,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就吃了大半个,这时我才想起还没找钱:呀,剩下的钱还要买文具呢!回头一看已走出很远了。算了,都这么远了,他肯定不认账了,就当花钱买教训吧!”我郁闷地想着。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喊:“闺女!找你钱!”那个又黑又矮又丑又胖的老人正一瘸一拐、气喘吁吁地向我跑来。“哎!谢谢爷爷!”我连忙接过钱,“您跑过来了,那红薯炉子不就没人看了吗?”“不碍事!这钱不还我心里才不踏实哩!”他憨憨地笑着,说完,又一瘸一拐地跑回去了。目送着他的背影,我又咬了一口红薯,感觉更香甜了,那份温暖传到我的肚子里,更传到我的心里,照亮了我布满阴霾的心,此时,身边的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

矮矮胖胖的老人虽家境贫困,却不气馁,勇敢面对生活,坚守着善良诚信的品性,我那点儿小小的挫折又算什么呢?老人就像他的烤红薯:外表丑陋、内心善良。在那个寒冷的冬日,我的心被温暖照亮。

教师点评

整篇文章用“烤红薯”这个“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篇以老人和烤红薯点题并引起下文,中间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力描写老人丑陋的外表和烤红薯丑陋的外观,和后文烤红薯的香甜与老人的诚信形成鲜明对比,结尾以物喻人,点明主旨,抒发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虽然烤红薯外表丑陋就像卖红薯的老人一样,但老人的心灵却如红薯瓤一样温暖人心、照亮人心。文章构思巧妙,描写生动传神,将平凡的生活写得跌宕起伏、有滋有味。

(唐玮)

猜你喜欢
彩线八哥烤红薯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拉下彩云做衣服
快嘴八哥
烤红薯比煮红薯更升糖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两只八哥
烤红薯
聪明的八哥鸟
八哥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