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破车”的奋斗史

2017-06-12 11:57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军备竞赛航程野牛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便热闹开演。眼瞅着美国的B-47开始服役,英国的“三V”频频试飞,地球人都知道,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也要喷气的!要快!”随着斯大林擂着桌子一声大吼,苏联也马不停蹄地抛出了一个“产品M”计划,奔向了“战轰”的喷气时代。

“产品M”来得快

只要扯上军备竞赛,大苏联当然不愿意输给几家死对头。时间紧,任务急,他们决定先不择手段把飞机放上天再说。于是,从1951年3月项目上马开始,仅仅过了1年10个月,“产品M”就获得正式代号M-4,于1953年1月实现首飞了!随后,西方国家也按惯例,帮它想了个绰号——“野牛”。可是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匆忙赶制出来的飞机,真的靠谱吗?

毛病一大堆

事实可以很靠谱地告诉我们,这样赶工真的不靠谱……

M-4“野牛”在接下来的试飞中接连出现了偏航、爆胎等故障,随后更是发生方向舵断裂的大事故,险些断送掉整架飞机!对此,军方的调查结论是:为了减轻机体重量,许多部件只用了很薄的材料,导致结构强度变差。不过,千万别以为这种“偷工减料”行为真的让飞机变轻了——事实上,它比设计重量足足重了25吨!这直接導致“野牛”的最大载弹航程仅有6500千米,根本达不到“战轰”的标准。

有趣的是,苏联明知“野牛”不达标,但为了面子,还是将它量产了;而更有趣的是,美国一直摸不准“野牛”的底细,于是浪费了大量资源来监视它……

不达标,就升级

“野牛”没有达标就开始量产,这个内幕虽然瞒得了外人,可苏联人自己心里绝对不会舒服。于是,他们推着“野牛”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升级之路。

基本型“野牛”A

作为量产后的第一种基本型,“野牛”A实在想不出太多改进的办法,于是只好在空中加油上做做文章——它舍弃了翼尖加油方式,采用了当时最新潮的套锥加探头模式,提高了一些加油效率。但是作为配套,一部分“野牛”A只好转职,成了其他“野牛”的专职加油机。

改进型“野牛”B

“野牛”A服役后,每年都会有1~2架莫名其妙地坠毁。于是从1954年开始,郁闷的苏联人悄悄开展了一项大规模改造计划。他们先是给“野牛”更换了油耗更低、推力更大的新型发动机,接着又增大了翼展和翼面积,其他的小规模调整更是数不胜数,甚至为了进一步减重,还去掉了一名乘员。由于改动太多,苏联干脆给了它一个新代号一3M,不过西方依然称它“野牛”B。还好,“野牛”B载弹5吨以下时,航程可以达到9400千米,算是勉强摸到“战轰”的边了。

终极型“野牛”C

“野牛”虽然从M-4变成了3M,但这并不能让苏联人完全满意,他们还要给“野牛”一个新身份:防区外导弹攻击机。于是,经历了又一次升级之后,“野牛”C(苏联代号3MD)诞生了。它可以携带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水面舰艇,而且作战半径达到7000千米,这意味着它的最大航程至少有14000千米!改了这么多年,这次“野牛”终于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标准,真是可喜可贺!

可是,苏联人痛苦地发现,此时已经是1967年,喷气式战略轰炸机早就有了新的发展潮流,而他们奉行的却仍然是50年代那份老掉牙的方案……

航天事业献余热

发展到这个份上,人们都觉得“野牛”彻底没戏了。或许,它存在的意义仅仅就是充当“小白鼠”,为苏联人的航空事业提供经验教训。可是,这头“犟牛”却没有放弃,1977年,它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提供运载服务。这次,改名为VM-T的“野牛”真的成了负重的“老牛”,在经过多年的运载试验后,它在1988年首次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驮在背上,运往发射场。此后,它又执行了150次运载任务,这才随着“暴风雪”计划的终结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军备竞赛航程野牛
野牛和野驴
浅谈747-400F飞机长航程加油经验
狮子与野牛
拒绝学校“军备竞赛”的大人们
边缘计算“军备竞赛”开启
乡镇市场上演电商“军备竞赛”
无人仓的“军备竞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民机商载航程评估指标构建
两头野牛
免除排油监控系统等设备的油船航程不得超过72小时之规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