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垣尧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正念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①
辜垣尧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正念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体育锻炼在年级、性别、锻炼方式、锻炼时长、锻炼动机、锻炼频率与正念的总水平以及正念的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以及不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负关系。
大学生 体育锻炼 正念水平 心理健康
大学生毕业后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水平也越来越受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关注。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全文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了关于青少年体育、校园体育的部分,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锻炼有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正念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正念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正念是基于东方的佛教禅修,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卡巴金创建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正念(mindfulness),将正念用于临床心理治疗。随着正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正念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如情绪在个体的身心健康中有重要的作用,而正念的显著功效之一就是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能力;在正念过程中,个体的感知能力也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对不良刺激感受性降低,更易容纳和接受外部环境。Tang等人(2007,2009)的研究也发现,正念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和成年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改善个体认知功能的目的;正念训练对工作记忆容量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一般而言, 高压力情景可能会耗尽工作记忆容量从而导致认知失灵和情感障碍。吴欣洋(2014)的研究表明,通过正念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个体的感知觉和记忆力水平,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关于正念的脑机制,汪芬、黄宇霞(2011)认为,长期的正念训练会导致大脑的前脑岛、海马、颞叶、前额叶和扣带回等脑结构皮层厚度或灰质密度的变化,这也是它改变个体感知觉和注意、记忆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保持身心健康的神经基础。
表1 调查对象分布表
表2 正念总分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表3 年级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体育锻炼与每个人的健康有着重要关系,一些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长时间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健康风险,引起身体的发病率如肿瘤、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琼斯劳埃德等,2010)等,这些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来降低这些健康风险。体育锻炼的普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行为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认知行为原则,体育锻炼的两个主要参数即认知行为的内在动机以及倾向性的正念(Deci和Ryan,198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正念水平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的研究比较匮乏。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着一定的影响,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减缓学习压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建立健全的人格,实现身心健康。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存在差异,不同的年级之间要求也不同。
表4 性别成本相关系数表
表5 锻炼时长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正念和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罗伯茨和伯格达诺夫(2010)的研究表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分更高,更容易实践健康的生活习惯。反之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很少进行锻炼的人常常发生肥胖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正念训练和体育锻炼,他们对肥胖的思想就会发生改变,并接受新的观念,导致较低的心理困扰,避免更大的健康风险,通过增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改变,由于个体意识并接受这些改变,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健康行为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有氧运动的积极干预,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觉知水平。
哈格(2007)研究表明,正念练习的有益效果(如瑜伽和水疗),接受正念的方法来增加正念和体育锻炼水平,达到正念的最高得分是一个长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而对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动机,自我决定理论(Deci,Ryan,1985)认为,人的行为是自主或自我决定的。因此,以满足他们的3个普遍的基本心理需求(即,需要自主、能力和关联性),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必须是自主的方式。自主性的连续动力有3种:(1)内在动机,当一个人改变后得到享受和快乐;(2)外在动机,当一个人希望在他/她的行为交换的东西,它是由4种调节(即综合鉴定、融合和外部因素等);(3)意向性的缺失。根据该理论,通过独立的方式(即内在动机或确定的规定)来满足个体的3个基本心理需求。体育锻炼的动机对正念有着很大的影响。
表6 锻炼频率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表7 锻炼动机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4.1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他们的正念水平之间的关系。年级、性别、锻炼动机、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方式与他们的正念水平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也是为了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作为参考。
4.2 研究工具
该研究采用邓玉琴等人(2011年修订)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共39个项目,评分范围从1 分到 5 分,分别表示“一点也不符合、较少符合、有些符合、非常符合到完全符合”。 该量表是5个独立的、可解释的因素,这5个因素分别是:观察、 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判断、不反应,既可以算出量表的总分,又可以计算出各个维度的得分。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该量表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引用,同时其维度划分明确合理,涵盖全面,故该次研究采用该量表。
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该次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年级、性别、年龄、每周的锻炼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长度、锻炼项目(个人/多人)、锻炼动机等内容。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
问卷调查情况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其中无效问卷12份,共计有效问卷384份,占96%。
4.3 统计工具
该研究采用IBM SPSS 19.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4 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的4个年级男女分布情况,总体上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占75.26%,女生占24.74%。
表8 人数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
由表2可知,在正念总的水平上,只有体育锻炼的项目个人/多人与正念总水平成正相关,性别、锻炼时长、锻炼动机和锻炼频率与正念水平成负相关。
有表3可知,年级与锻炼时段成负相关,年级与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动机、个人/多人成正相关。
由表4可知,性别与观察分数成正相关,性别与描述、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行动和正念总水平成负相关。
由表5可知,锻炼时长与不判断成正相关,锻炼时长与观察、描述、觉知地行动、不行动和正念总水平上成负相关。
由表6可知,锻炼频率与不判断成正相关,锻炼频率与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不行动和正念总水平成负相关。
由表7可知,锻炼动机与觉知地行动成正相关,与观察、描述、不判断、不行动和正念总水平成负相关。
由表8可知,体育锻炼方式的个人/多人与不判断成负相关,个人/多人与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不行动和正念总水平成正相关。
4.5 讨论
体育锻炼项目个人/多人与正念总水平成正相关。说明了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体育锻炼的项目方式对他们的正念水平起到正相关。通过调查,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多数都是几个同学结伴而行,较少选择单人项目进行锻炼。这样结伴而行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随着年纪的增高而不断提高。
年级与锻炼时段成负相关,年级与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动机、个人/多人成正相关。大学4个年级的学生各有学习生活的侧重点,但是各个年级与体育锻炼的时段(上午、下午、晚上)是负相关,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锻炼的时长、频率、动机对他们的影响较大,自我决定理论也认为尤其是内部动机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高校可以根据引导学生的内部动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
性别与观察分数成正相关,大学生的性别不同,他们的观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锻炼时长和锻炼频率与不判断成正相关,锻炼动机与觉知地行动成正相关,个人/多人与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不行动与正念总水平成正相关。
综上可述,体育锻炼的动机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锻炼是为了自己有强健的体魄,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学生则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体育考试。由于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自我决定动机具有调节作用。如果个体能从体育锻炼行为获得快乐和满足,就会认为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价值并加以重视视,并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项目、时段、时长、频率与正念水平的各维度存在的相关性有差异;通过积极的正念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等心理能力,这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借鉴方式。
[1]汪芬,黄宇霞.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 (11):1635-1644.
[2]吴欣洋.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正念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李晓云.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G807
A
2095-2813(2017)04(c)-006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65
辜垣尧(1978,2—),男,汉,四川旺苍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