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2017-06-11 20:47刘杨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小学低段审题

刘杨

【摘 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并非都是缺少必要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所以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分了影响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因素,并提出多读、多推敲、多模仿、多检查等方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

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事时要仔细观察、谨慎思考、明确分辨,最后用习得的知识或者思想解决问题。然而,现在很多小学低段的学生,省去“慎思”“明辨”即行之,导致本来可以做对的题目做错了。这“粗心”“马虎”的背后,却恰恰暴露出审题能力的薄弱。

其实,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手解决问题之间有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审题。所谓审题是,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综合、整理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然而,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一、影响小学低段良好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新课程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尤其是小学低段,很多题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现,甚至于有的题目只见图不见文,这就对小学1~3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对教师分析把握教材的技能技巧提出了考研。

(二)主观因素。

1.教师方面。

(1)态度。不少教师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题目后,有些教师常常自己将题目读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动笔完成。这时大多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题目的意思,因为小学低段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把控处理要远慢于成年人的语速,更不用说在教师读完题目后能正确的理解题意了,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形成了不认真审题的习惯。还有些老师总担心学习不会审题,或者怕学生审题时间太久耽误上课的进程,于是,越俎代庖,一遍读题一遍帮学生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真的不会审题了。

(2)方法。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审题习惯培养非常重视,却不得其法。对题目的呈现缺乏层次或者提问不够明确,非但没能让学生有效的筛选组织信息,更引起他们思维的混乱,模糊了解题思路,失去了本题蕴含的数学价值。

2.学生方面。(1)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小学低段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人教版数学教材中配有大量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素材,可是很多素材,看似源于学生生活,可惜学生的体会却不深刻,不利于学生激活、利用、调整、提升。(2)思维方式。审题的重要任务就是理清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可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题目中具体关系的分析不够透彻,这为学生的正确审题造成的困扰。

二、小学低段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一)多读

(1)通读。通读题目是正确审题的第一步,第一遍读题时要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的读。

(2)读懂、读透。在通读题目的前提下,就需要读懂、读透题目的含义。第二遍读题时要学生弄清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人教版的新教材中,许多题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这就更加需要学生读懂题目、理清题意,挖据其中蕴含的隐藏信息。

(二)多推敲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思考、认真推敲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准确理解题目表示的含义。只有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表述十分简单,但是在审题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它考的就是一个孩子的认真、仔细程度。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有一道填空题,“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左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好多孩子毫不犹豫的填写“个”“十”“百”,因为我们平时做练习时见到的题目都是“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这说明孩子们理解了这一题的意思,却因为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做错了这一题。粗心马虎的孩子总会不经意的忽略题目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而认真仔细的孩子却会发现其中隐藏的玄机,使自己的理解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有些也需要教师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教学“角”时,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概念,但是要让学生感性的理解从一点起,向两个方向画两条线就是角。这时,教师可以出示:向两个方向画两条线就是角。然后让学生判断这句话的对错,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少了“从一点起”,题目的意思就南辕北辙了。

(三)多模仿

在低段小学生中,教师的示范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着极强的向师性,喜欢模仿老师的语言语气甚至动作。老师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不经意间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借助小学低段学生的这种特点,我常找各种机会身亲示范各种审题方法,对低段的学生而言更具有感染力和可模仿性,使他们易于领会和掌握。例如,(1)认真读题读两遍或以上,尽量弄清题意。要求学生读题读两遍,自己教学时就要认认真真读两遍。为了提高学生的读题兴趣,并为了让他们能发掘题目中重要的信息,我常采取多样化的读题方式,如男生读一遍,女生再读一遍或分小组读题等等。(2)读完题后引导学生勾画中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比如“把下面的算式按照得数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起来”,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算式”、“得数大小”和“从大到小”。这样一画,学生就恍然大悟,“奥,这一题是要排列这些算式,而且是把这些算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我常引导学生把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不熟悉如何操作,我则多引导多示范,久而久之,学生慢慢模仿,大多数也能自己勾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了。(3)拓展思维,殊途同归。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很多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从条件出发看看能算什么,再沟通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中,我还尝试帮助学生逆向审题思考,从问题出发看看需要知道什么,去沟通其与已知之间的联系。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但是长期坚持下来,即使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思维训练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少部分学生已经能用逆向思维方式去审题。

(四)多检查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仔细检查有时可以弥补我们之前审题的错误。学生在做完课堂作业或者考试试题完成后,我都会提醒他们仔细检查。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光在口头上高喊:检查!检查!这样很多孩子不得其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给孩子讲解检查方法:在作业或试卷完成后,忽略之前的答案,扎扎实实的把题目用同一方法,最好用不同方法再仔细认真的做一次,答案相同,说明做对了。如果答案不一样,说明可能做错了,这时就需要重新思考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错误,并及时更正。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分析、理解、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认真、细致、耐心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审题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一个教育理念,更不是哪一节课,或者哪一个问题可以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需要师生有足够的细心耐心,需要师生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审题能力的方法,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促进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贵兰.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1年04期 [2]卢凤喜.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俞学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教育革新,2002年0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小学低段审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