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英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锻炼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力,建立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语言仓库,达到真实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促进 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做法。
一、在有感情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自古以来,熟读成诵就是一种有效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教师就要根据所学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诵读,读出感情、韵味,这样文本中的语言自然会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1]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这篇课文的“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来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得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文章写得优美,教学时我通过课件的渲染,图文声并茂,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之“奇特、壮观、雄伟”。通过有感情(急切、盼望、兴奋)的朗读指导,学生此时诵读得有滋有味,将自己融入到优美文字之中,背诵得也快,在诵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2]
二、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教学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受,品析形象、品析主旨、品析技巧、品析魅力,让学生真正喜爱上语文课,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积累能力。我尝试通过富有表达力的词语或句子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摘抄下来。如三年级上册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让学生把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词语找出来:嫩绿、积雪融化、汇成、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千万缕、苍翠、飞舞、北风呼呼……学生们在理解这些词义的基础上又做了摘抄,为以后的运用打下了基础。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你觉得桂林的山、水美在哪里、哪里最吸引你?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记一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课文的佳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未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积累这类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还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
三、在学习实践的口语表达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課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表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交流。”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学生在自然的表达中就提高了语言积累的能力。如在进行《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可以组织一次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附近或公园中去找春天,学生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 细雨蒙蒙,嫩芽吐绿,桃花盛开, …… 无不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想说的愿望,为口语交际课创造了条件。如,当学生说远处有山,山上有树林,近出有小河,河边有柳树,地上有花和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山,小河河水怎样,水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并启发他们把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用上。这样,学生说出的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大胆表达,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3]
四、在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我要求学生常练笔。不过,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应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来做这件事。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经过探索,我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并且一旦发现好的习作,立即投稿,当见自己的习作换成了铅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习作成为他们内在的愿望。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丰富的语言积累,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根据课文内容,多方面拓展语文材料,并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最新修订版;
[2]《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策略研究》 李艳霞 《江西教育》 2014年07期;
[3]《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方法》 谷一民 《学术评论》 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