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
摘 要:羽毛球运动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受到高度的重视。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上海市高校本科生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来推动上海市羽毛球课程改革。
关键词:上海市高校 羽毛球课 教学现状
引言
在国家重视、羽毛球运动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各大高校蓬勃开展羽毛球选项课的重要时期,笔者研究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尤为有意义。希望以此进一步完善羽毛球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可以为推动上海市高校羽毛球课程改革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价值。[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5所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上海市高校本科生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上海市5所高校羽毛球课设置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上海市5所高校体育选项课都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开展,体育选课年级为大一、大二学生。除上海大学分6个学期之外其他学校均采用4学期制,上海大学自1994年实行“三制”管理体制以来,一直采用每学年3学期制。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体育课均为144学时,上海财经大学为128学时,上海大学为120学时。另外,除复旦大学每学期4学时理论课之外,其他学校理论课均为2学时。因此,可以看出这5所高校体育选项课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另外,部分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专门开设体育理论课。羽毛球选项课是学校体育选项课的一个科目。这5所学校体育选项课要求学生体育必修课选读至少两个专项,因此选读羽毛球选项课除上海大学之外,只有1-3个学期,上海大学为1-5个学期。终上所述,上海市高校羽毛球选项课设置较为合理,但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2]
2. 上海市5所高校羽毛球课任课教师情况分析
学历指的是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反应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职称是指高等学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评定。我国从上至下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根据调查,上海市部分高校羽毛球选项课15名教师学历情况,硕士学历的有9名,占总教师数量的60.0%;本科学历的有6名,占总教师数量的40.0%;博士学历的教师没有。整体来说,上海市高校教师学历情况较为合理;但是,博士学位教师为0;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仍然占到总数的40%,这对于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显而是不足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师招录过程中应当选择学历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科研基础扎实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称情况来看,副教授有5名,占教师总量的33.4%;大学讲师为8名,占教师总数的53.3%;助教有2名,占教师总量的13.3%;而教授数量为0。总体结构较为合理,但缺乏在羽毛球教学领域具有资深资格的教授。所以,上海市高校更应积极培养或引进部分在羽毛球领域具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授。
3. 上海市5所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方法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能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会非常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即所谓的“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调查显示,选择“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练习法”的教师为15名,说明这些方法是每个老师都要用到的,而且这些方法也是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中,选择“游戏法”的有7人,选择“比赛法”的有5人,而选择“情景法”的为0,说明大部分教师较少采用此类方法教学。但是,这类方法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所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教师应当开阔思维,编制出更为新颖的游戏、情景等,使课堂充满生气。另外,对于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中,只有一名教师采用了小群体学习法,这显而这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羽毛球选项課的教学目标。[3]
4. 上海市5所高校羽毛球课考核方式分析
羽毛球选项课的考核是羽毛球教师评定学生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水平的方式之一,能够很好地反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程度。
在被调研的上海市高校羽毛球选项课15名教师中,选择终结性评价的占教师总数的33%;选择过程性评价的占总数的34%;选择形成性评价的教师有2名,占教师总数的13%;选择三者相结合的教师有3名,占教师总数的20%。总体来说,上海市高校对于羽毛球选项课的评价方式不是非常合理,要建立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也能够激励学生刻苦训练,更好地发展自己。[4]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上海市高校羽毛球课开展良好,但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2)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太少,缺乏具有“传、帮、带”资历的优秀老教师;教师大多非羽毛球专项,专项技术有所欠缺。
(3)体育教学方法单一,较少采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比赛为主的及探究性为主的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采用单一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羽毛球技术的水平。
2. 建议
(1)各高校加强校园羽毛球文化建设,定期开展羽毛球知识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学校教职工羽毛球比赛。
(2)招聘一批羽毛球专项、较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或者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来校任教,来逐步替换掉现任非羽毛球专项教师,并且要加强羽毛球教师的专业培训;培养或引进教授职称的优秀老教师来校任教。
(3)加强羽毛球社团组织建设,定期举办校际、校内的羽毛球交流比赛,促进羽毛球运动在上海市高校的发展。
(4)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将比赛、探究性等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完善考核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来客观地考核学生羽毛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少川.从高校体育场馆角度分析影响北京市大学生体质的因素--以普通综合类大学为例[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2]张留敏.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女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现状调査与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9
[3]360百科.羽毛球[DB/OL].http://baike.so.com/doc/3182577-3353879.html,2016.2
[4]刘旭东.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演进机制与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