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
【摘要】声乐课的专业性、实践性、学科性较强。当前,在新课标体系的深入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音乐特长,以提升高考竞争力,进入更好的高校深入学习。要对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声乐教学,就要进行因材施教,对特长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并在高考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基本方法
一、前言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既面临升学的压力,又需要进行声乐学习,可谓压力巨大。基于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高考时考出好的成绩,实现其艺术梦想。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音乐特长生在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高考升学率方面。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虽然有器乐、声乐、视唱练耳、乐理基础等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器乐课程,而忽略了声乐基础教学,导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容易把艺术升学理解为高考捷径。而这种教学模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目标极不相符,导致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老旧,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有效地把握声乐相关知识。
(二)重技能轻审美
审美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演唱能力的提升。而审美培养首先要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审美引导,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表达作品。然而,在很多高中实际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艺术技能培养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而很多高中音乐特长生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仅仅以提高专业分数为学习的目标,并将高考作为升学捷径,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出现了严重的重技轻艺的现象[1]。这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无法以艺术审美来认知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也导致教学创新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高中声乐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的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始终处于听从的位置,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致使学生不具备创新能力,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特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可谓是一种枷锁,严重阻碍了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式地学习,无法得到个性的彰显,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师就要注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征、音乐学习状态、想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教学,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2]。同时,声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结合学生适合的音乐类型、特长等,因材施教。另外,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结合不同的作品风格、特征,让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通过发挥情感的作用,并选取内容简短、容易上口、音域狭窄的歌曲,使其掌握歌唱技能,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对声乐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更好地呈现作品,让教学任务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
大多数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教学、唱歌训练,不具备相应的歌唱技巧。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特长生的歌唱方式,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口鼻共吸”方式,让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发声与呼吸,规范歌唱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可以说,呼吸是人体发声的主要原动力。呼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为胸式呼吸,其二为腹式呼吸,其三为胸腹式联合呼吸。而在这三种呼吸中,胸腹式联合呼吸被公认为声乐界的最佳呼吸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了解最佳声音位置、最佳音质标准,通过掌握发声技巧,来唱出更加优美的歌声。同时,声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通过长期训练,让音乐特长生有意识地更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强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将来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若学生没有相应的声乐基础,就会导致后期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长生加强声乐基础性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声,并通过灵活、高效的声乐练习,保证发音的标准及吐字的清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声乐课程教学[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水平。大多数高中音乐特长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既要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进行音乐专业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扎实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歌唱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腔调加以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灵活性、创新性,也致使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作品,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以自主性创作、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自我解读,将情感、审美融入其中,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看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的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真正为学生着想,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特色,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学习,进而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高中聲乐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相关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并适当运用经典曲目,让学生对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情感加以把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再次自主创新,融入自己的风格,将作品演绎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五)掌握学生的嗓音条件
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对于作品整体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作品的曲风、民族特点、文化底蕴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音质、音域、声音种类、控制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当风格的曲目来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通过对气息调整、声音控制来突出学生的特色,将歌曲的内涵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做到扬长避短。另外,民族特点为歌曲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的嗓音特色,以近域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民族作品,使其对本民族的地域风情、文化特征、唱法特色等进行准确把握,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提升其唱功。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把发声练习控制在相应的音域范畴,结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知识掌握程度来循序渐进地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歌唱能力、歌唱技巧的提升。针对声乐知识处于初级程度的学生,教学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让学生进行真假音转换练习,并打开中声区腔体,以找准共鸣位置,将气息、吐字、发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再逐渐放宽其音域,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4];针对声乐知识在中级程度的学生,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好换声区的重难点,学会控制气息,并将音量、音色予以控制,以便更好地歌唱歌曲、表达情感;针对声乐知识在高级程度的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以引导诠释为主,让学生融入情感,通过唱功来全面地展示曲目,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谓是基础,学生只有扎实学好声乐知识,才能够提高歌唱表演能力,并丰富表演形式,提高艺术素养,在高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更好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状况、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从而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立华.优化高中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09):145.
[2]金璐.对职业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规范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97-198.
[3]刘夏菲.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亚太教育,2016,6(08):202.
[4]蔣茜.合作教学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3(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