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珍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品质。计算器的使用和教师对计算题“重算理,清算法”,从而降级了学生计算能力。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
关键词:计算能力 计算器 培养和提高 现状分析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它是一种集算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也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的。近几年来,数学计算能力的考查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因此,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为必然。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
1. 计算器的使用,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器的使用是现行教材中必讲授的的一部分内容,它是用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运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把学生练习计算的机会抹杀了。在思想上,学生很不重视,但是,在各级各类测试卷中,计算题又是必考查部分,而且不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学生计算出现各种低级错误,失分很可惜。
2. 教师教学“重算理,轻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讲解计算题过程中重情景再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算理上弄清计算法则。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而忽视了对算法的总结和巩固,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书写过程,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分析历来年中考计算题的评分标准,我们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明确告诉学生每道题的规范书写步骤和得分标准。对学生不合规范的书写要及时纠正,不怕耽误时间。在学生初学计算时,教师就要规范学生计算题的解答过程,明确得分点。
2. 夯实基础,注重算理,熟练算法
学生初学数学计算公式时,教师要将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讲解清楚,使学生明确公式的使用。平日做计算题时,很多学生有“看错,想错,写错和抄错”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学生有可能对概念、公式不理解,或是学习不扎实,没有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概念和公式的讲解,使学生明白算理,静下心,就不会犯错了。
3. 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系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运算技能的训练分以下三个层次:
(1)模仿练习阶段。
新授计算章节时,我先教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然后举例说明计算过程的具体书写和要求,然后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这一阶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题难度不要太高,变化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能按课堂所教已有模式的步骤进行计算,熟悉计算步骤,加强准确度和熟练度的练习。
(2)变式练习阶段。
当学生能熟练准确进行基本题型的计算时,我们布置的习题难度要适当提高,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就可以进行计算。这一时期主要练习学生的基本辨识能力和计算准确度的练习。
(3)综合练习阶级。
当学生对简单的变式已能准确计算时,我们就要选择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题,训练学生如何确定运算方向,灵活运用法则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时间,训练量要适中。教师根据学生总体情况,准确把握每一个阶级的训练量。同时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训练效果,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计算过程错误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纠错。
4. 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尤其是初学相关计算概念时,更要通过基本的、简单的口、心算,让学生熟悉计算法则和算理,才能进一步使学生在进行综合运算时大脑算理清,算法準。同时注意算法的总结,提高运算速度。例如:20以内的数的平方、立方要熟记,这样在进行关于平方或立方的计算题时,不容易出错,正确率还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端正师生的思想。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从思想上要充分理解和重视。学生也要意识到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一种数学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时,要注意协调好几个问题。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大幅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