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弘扬工匠精神,创新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的研发环节秉承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在产品的制作环节秉承工匠精神的踏实严谨;在产品的销售环节秉承工匠精神的耐心专注。眼下的中国,正在从一个粗放的时代走向精细化的品质时代,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正是一个可以检视不足、完善自我、迎头赶上的机会。无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匠精神都将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工匠精神;科技;創新能力;融合;源泉
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现今,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工”:象形文字,本意是指工匠的尺子“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作为形容词表示“精巧、精致”的意思。宋朝词人姜夔在《扬州慢》里写道:“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词人为了形容词藻的无比的精美和华丽用了“工”这一字。
“匠”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夫匠者,手巧也——《韩非子·定法》”一般的手艺人不能称作“匠”,比如我们会把一名有突出成就科学家称作“科学巨匠”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的一步。
2.1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在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细节和风险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获得创新,就必须要明白“不择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杯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正如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实践过程中,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创新的一个副产品风险。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总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是,敢闯风险与盲目冒险、蛮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创新的的过程中要有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2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在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率
工匠精神不是一味地追求快,更重要的是追求实和强“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每一个人都满意、都喜爱,这样品牌才能建立起来。”3月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媒体有关“工匠精神”的提问时表示,创造品牌,要有品牌文化,要有工匠精神,使它做得更精美、更好用、更优质,另外要有创新精神,使它能够更符合市场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需求。
2.3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在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加讲究专业和规范
《尚书》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说的是,治世贵在用心专一、秉承中正之道,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工匠精神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必须是通过长期积累,内化为一种文化传统。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企业能否在千变万化、近乎惨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仅仅靠先进的技术、完美的产品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加强培训,特别是注重相关岗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企业要确立规范化的管理思想,凡事都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来执行,再多的人、再繁杂的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常规的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流程,定会事半功倍。
3把工匠精神贯穿科技创兴的始终
3.1培育“匠造”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正在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覆盖着诸多的领域,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创新也就成为了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很多发达国家标杆性的企业,他们的成功最为根本的战略竞争力在于让同行为之折服的创新意识和产品设计。国家要持续发展,创新是根本保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变成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创新当然要培养大家的创新性思维也就是“匠造”意识,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发现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该思维要具有首创性,广阔性,要善于联想,不分点面,不分正反,让思维打破惯性,发散开来。
3.2提高“匠艺”水平,扩大竞争优势
俗话说的号“艺高人胆大”只有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是否能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科技发展领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树立“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拉高标杆、作出示范,提升相关人员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3.3树立“匠德”形象,强化发展根基
“人靠衣妆,佛靠金装”,一个企业或者国家要想持续发展就的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顺应消费者的变化,改变陈旧、过时的产品形象,这是品牌提升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于科技创新的工作者而言也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即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古语有云“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以修身为首,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因此而偏离主线,纸上谈兵是不切实际的,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目的,应将我们所学应用于提升创新能力之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结论与建议
我相信当工匠精神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一个“热词”后,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捧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有相当一批人想当然地认为“复古式的精益”就是工匠精神,也会有很多人赶时髦地谈论工匠精神。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误区。我相信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创新。在一个缺乏创新的环境中,是不存在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而是要经历“匠造”、“匠艺”和“匠德”的锤炼,使“工匠”真正地成为“精神”,使“匠心”真正地能够“独运”起来。“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工匠虽然已逐渐被自动化生产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不应当就此消沉,它依然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发展基因……眼下的中国,正在从一个粗放的时代走向精细化的品质时代,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正是一个可以检视不足、完善自我、迎头赶上的机会。”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贯穿到科技创新的始终,融入到科技创新的血液之中,我们就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科技部部长万钢.用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2]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提质增效.财经.
作者簡介:
张安然(1992.07—),女,河南信阳人,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