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芳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设置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悬念;故事;动手操作;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而新颖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设置导入,谈谈体会。
一、悬念导入,紧扣心弦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在教学中,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出一个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久,猪八戒浑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它的四分之一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多分一些给我,我要六分之一。”孙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同学们,八戒的多了还是少了?这样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故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情境中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
三、动手操作,激发参与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做中想,想中学”,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展示手里的土豆、鸡蛋等)同学们,这样的物体又怎样来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见到生活中的物体倍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放入装满水的容器,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它们的体积。
生2:可以用橡皮泥捏一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物体,再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计算它的体积就是土豆(或鸡蛋)的体积。
生3:用一个量杯装适量的水,记下刻度,把土豆放进去,再记下刻度;把两个读数相减就是它的体积。
生4: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应该可以利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生5:是啊,我们可把一個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水深;然后把土豆放进去,再量一量水深,就可以求出体积了,不过应该把毫升化成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不错,那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师:“同学们真可谓足智多谋!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测量了。在测量的过程中,把你们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在纸上。”师生动手操作,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师生共同进行边操作实验边测量记录,然后进行计算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盎然。
四、多媒体导入,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生熟悉的虚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及交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发展数学。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时,给学生创设了到商场购物的模拟情境:课上,电脑演示小朋友明明购物的情景,然后定格在付钱的画面上:
明明:阿姨,我买一枝自动铅笔需要多少钱?
阿姨:1元。
明明:阿姨,给。(边说边递上1角钱)
阿姨:小朋友,这不是1元钱呀!
明明:啊……
阿姨:小朋友,你要学会买东西,必须得先认识人民币才行呀!
这次教学,我有意创设了购物情景。买东西是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一种生活情景。创设这个情景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有许多,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导入,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