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的农村道路设施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2017-06-10 01:08江淮中霍正杨陈靖文杜辉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设施基础设施道路

江淮中+霍正杨+陈靖文+杜辉

一、调查背景及研究意义

現阶段正处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政府对地方农村工作有了新的指导和部署。为充分了解当前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进一步摸清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情况,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对策,向学校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2016年暑假期间,我们课题组深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了农村村内道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方面,以期获得科学、准确的考察结果,并分析当前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在村内道路方面的投资现状。据此,本文分别针对农户与村落设计了《农户视角的农村道路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问卷》的调查问卷表及相关访谈提纲。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选取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为调查地点,以不同类型农户和不同层次干部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田野访谈等调研工具共完40份样本农户问卷,同时通过访谈村干部方式获得本村详细情况简介,并分别获取大量县乡干部访谈、村民小组访谈和社区概况等资料。

二、调研说明

(一)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40名被调查农户中,有男性34名,女性6名,从年龄分布看,31岁至40岁、41岁至50岁、51岁至60岁三个区间分别占32.5%、45%、10%,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分别占12.5%和2.5%。

(二)样本村基本情况

样本村的总人口为1874人,总劳动力人口为1021人,总户数为533户。村内农用地总面积1884.3亩,平均每户耕种面积3.53亩。该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东北部,紧邻省道S339,交通便利。本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一熟,另外以花生、大豆、油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为辅,现如今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在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以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水果种植等经济作物,将技术资金“引进来”,将产品理念“走出去”。

三、农村道路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体而言,近年来河南省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斐然,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极大完善了农村道路情况,方便了农民出行,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然而,调查中也暴露出部分建设弊端,较为突出的是,侧重于行政村之间等村外道路建设,而相对忽视了村民小组之间、村民小组到村委会等村内道路。样本村调查显示,村镇间通水泥路(50%)和沥青路(30%)的比例已高达80%,但该比例在村民小组到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之间仅为20%和10%(如表3-1),表明农村道路建设要重视结构均衡。

(一)不同职务农民的农村道路设施建设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研过程共完成40份调查问卷,其中,普通农民30份,村干部10份[包括村委会正(副)主任,村支部正(副)书记,村会计等村级公务人员。]。村干部一般在综合素质与认知能力上高于普通农民,思想较为开放,多数具有外出务工及从事非农产业的经历,长期领会党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长期接触上级政府机构,在自身经济实力上也普遍处于本村中上等水平,对此群体问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加深刻、客观地理解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普通农户视角看(如表1),普遍对当前农村道路设施满意度偏低。例如,对农村道路设施设施持“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意见的农户仅占总样本量的33.3%,仅占总体的三分之一;从另一面看,对现有农村基础设施持负面意见的农民比例则明显较高,在农村道路设施满意度上,持“非常不满意”意见的农户比例超过10%,高达16.67%,反映出部分设施明显不能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明显感受到多数农民事实上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意愿还是较为强烈的,对国家近年来大力加强农业支持力度的决策还是非常肯定的。然而,根据对农民的调研访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新农村建设。

从村干部视角看(如表2),其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看法更是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持“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意见的村干部比例不超过20%。然而,与此同时,对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呈“不怎么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意见的村干部比例均高于40%,通过访谈获知,多数村干部对本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心存忧患,并表示自身承担行政职务并非“官本位”意识,而是确实希望为本村发展尽力。然而,较之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广泛存在设施层次低、质量差、品种少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发展。此外,村干部还提出另一项被忽视的问题,即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有着新的需求,政策制定者应正视农村基层需求,多提供农民需要的设施,变以往“由上至下”的供给机制为“由下至上”。

(二)不同年龄农民的农村道路设施建设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研过程共完成40份调查问卷,其中,45岁以下农民18份,45岁以上农民22份。不同年龄阶段农民的生活阅历不同,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同,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生产促进作用认知水平不同。对不同年龄群体农民分别进行调查,将有助于更加真实的了解其设施需求意愿。

从45岁以下农民角度看(如表3),由于多属于新生代农民,个性化特征明显,较易表达出自己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真实偏好与感想。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中持“非常不满意”意见的农民比例均超过20%,持“不怎么满意”意见的农民比例均超过15%,反映出中青年农民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不满。此类农民群体明显体现出自身的个性化诉求,如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的诉求很强烈,希望政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发展村内的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体现出新生代农民追求生活多元化,强调生活品质;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诉求不仅仅是停留于以往的规模层面,而是更加强调结构层面,这是以往研究所忽略的,今后政策制定与设施投资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新的变化。

从45岁以上农民角度看(如表4),多属于传统农业时期的旧式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必要性的理解更加侧重于从生产环节进行考虑。可以归结于其习惯思维,追求一种生活生产适用性。部分年老农民指出,由于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本人对一些新生事物,如互联网等并无明显偏好,认为其可有可无。同时,此类群体还明显表现出对生产生活的关注,认为政府不如集中力量整治农村医疗设施设施、农村道路、农村养老设施等与生活关联更大的项目。

四、调查结果分析

如上所述,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民的观察与分析,可知当前农村道路设施建设需求呈现多元化的事实,其投资面临多层次问题。事实上,以往农村道路设施投资更多体现为“一刀切”,忽略了区域差异性与个体异质性问题,往往导致设施投资绩效难如人意。据此,有必要结合数据分析来归纳出一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基本规律与共同特征,并将其界定为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重点领域。

(一)农村道路设施投资要尊重农民需求

中国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河南也是中部传统农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农民分化现象不断凸显。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方面,一是在对农村公路规划时,广泛征求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尊重地方对项目的选择权,做到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便于项目的实施。二是要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等政策允许的办法,通过村委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行调整公路用地、拆迁等工作。三是要加强宣传工作。其中,对于农村公路设施应一如既往的加大投资,改善农村村内道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逐步消除“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让村内道路真正方便村民,为民所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各类设施需求的异化,从发展角度看问题,重视新型设施供给,如互联网、棋牌室、卫生处理设施等,积极遵循“短板效应”。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积极实践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各类设施供给水平。此外,对于部分弱势群体及弱势地区,更正视其需求意愿,务必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大地。

(二)农村道路设施投资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尊重农村经济发展是重要前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必须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需求表达机制,让农村社区内部需求得到话语权,使农民中多数人的需求意愿得到体现,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社区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票表决。通过我们的研究和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表明,农民非常关注道路、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这是政府今后投入的重点。

(三)农村道路设施投资要兼顾地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动工之前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做出规划和布局,就样本村而言,村内仍有明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村内道路的修建,要尽可能的去保护原有的村内样貌,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进行翻修和重建。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问题成为又一难点。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不可抗因素等存在损坏,蚕食等现状。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一户村民在村里道路改造时家中房屋仍为平房,但后来盖楼房时将地基垫高之后,一碰上雨天,门前的水泥路便成为一低洼处,积水情况严重。另外由于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汽车,原有道路的宽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要行驶汽车的需要,刚刚修建好的道路又要重新规划和修建,这又将成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难点。

五、调查总结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兼顾“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

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广泛征求民意,尤其是对村内道路的新修建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成功的基础建设规划要先行,不能只求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对村里长远发展毫无考虑,任着领导的意图遍地开花。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

(二)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力度

县、乡镇、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外部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农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要以现在绿色旅游业为依托,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村庄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这将很抓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既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只有同镇,县、乃至市一级很好的联动,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乡镇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农村道路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农村道路建设的重任,做到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对策、搞好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抓好资金筹集、工程质量等重点工作。

(三)加强道路设施后期保养工作

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首先,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然后,再将路面的养护维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新形象,遵照“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要求,结合农村道路建设的实施,加大村容村貌整治的力度,突出解决农具乱放、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问题,搞好村庄内绿化,做好农村生活农业用水工作,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四)充分调动群众直接参与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搞“一言堂”,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所以就要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让农民来决策自己农村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知道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到哪里去,有多少,花多少。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调查了解现阶段农村道路对农村的影响,进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次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現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现在正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让我们共同期待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更加积极的面貌去实现更加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月玲.发展农村道路交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J].科技展望,2016,(31).

[2]陈池波,胡振虎,傅爱民.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

[3]陈继红,赵民贤.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贺晓东.浅析农村道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3,(3).

猜你喜欢
设施基础设施道路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道听途说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