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式的生活
原文选段
虚拟的世界让距离缩短,世界放大,再也没有那一封简短的电报拍回遥远的音讯,有的只是微博上短短数语对点击量和赞的渴求。
而生活本身却不能仅限于此,《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将自己深深扎进生活,吸尽生活的骨髓,用一种简单再简单的生活方式,剔除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当我们看着虚拟的场景赞叹万千时,他却可以切身地体会到馬嘶、水流、山水深沉的吟哦和草木生长的力量。正是扎入生活的勇气,让他的《瓦尔登湖》永远那么静谧,那么澄澈动人。
所以,生活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而不是追求那转瞬即逝的虚无的泡沫。
(摘自2016年浙江高考佳作《虚实有度》)
素材还原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物质的羁绊,只身住进瓦尔登湖边自己盖的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他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在这间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瓦尔登湖》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正如梭罗所说:“我隐居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妙,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是枉度此生。”思路解读
“梭罗与瓦尔登湖”是一则经典素材,它已成为隐逸生活与诗意人生的代名词,但作者却从“虚”与“实”的角度切入,探求真实生活的本质。文章先谈“虚拟的世界让距离缩短”,然后笔锋一转,强调“生活本身却不能仅限于此”,于是引述梭罗与瓦尔登湖的素材,简要概括其简单的生活方式以及真实而自然的生活内容,从而阐明真实地感受生活比转瞬即逝的虚无更为重要,让素材得到更新的审美感受。
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的风度
原文选段
风度,是生命成熟的象征,生命因风度而精彩。在中国,在乌镇,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作为第三位外方嘉宾致辞,他坚持通篇用普通话演讲,赢得了人们的掌声。这让我对“风度”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风度是一种自信,风度更是一种勇气。在中国的土地上,面对众多中国人,作为老外的马西莫夫侃侃而谈,彰显的是亲和力,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尊重。这就是对“风度”二字的最好诠释。我认为,“风度”是一种姿态,一种形象,更是一种高度。
世间高度有万千,你最钟爱哪一种?
(摘自学生作文《风度》)
素材还原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作为第三位外方嘉宾致辞,他一开场就用一口普通话赢来满场掌声。有意思的是,他坚持通篇用普通话演讲,虽“略带阿拉木图口音”,比如把阿里巴巴说成那个阿力爸爸,不过,尚能清晰表情达意。
马西莫夫曾经作为留学生在中国的两个城市学习过。1988年,他先是来到北京,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此后又去了武汉,在武汉大学学习。马西莫夫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我到中国学习至今已经过去了27年,这27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展示了不一样的中国:一个是1988年的中国,一个是2015年的中国。27年间,中国虽然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中国精神没有变。我相信,这一点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推动中国不断地、高速平稳地向前发展。”
思路解读
对于这个热素材,考生一看,可能自然而然地想到哈萨克斯坦总理外语水平不一般,能力超常,博学多才,是一个综合素质很强的人,但如果进行“冷处理”,冷静地进行分析,却有其他独到的发现。上述文章避开热门套路,从“风度”两字落笔,其视角显得非常独特。作者从“风度”生发,进一步探究“生命的高度”,做到思感融会,叙议结合,依据充分的理由与事实,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使得立意非常深刻。所以,对热素材进行冷处理,需要选择一个独特视角,需要创新的眼光,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
《菜根谭》中的理性
原文选段
但是如果选择过分亲近虚拟带来的快乐,那么幻觉会替代视觉,所有的真实都将变成虚拟世界的代沟。《菜根谭》曾言:“世人被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理性会帮助我们维护心灵的纯净,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能让我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个社会,让社会笼罩在理性的穹顶之下!虚拟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干净。顾城要让人活得干净,因为只有干净的心才能保持理性,才能穿梭于虚实之间而不被虚幻与泡沫缠缚了身心。(摘自2016年浙江高考佳作《虚实之间,理性相待》)
素材还原
上文画线部分出自《菜根谭》,大意为由于一般俗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困扰,因此一开口就说人间是一个大苦海。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世界的另一面是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奔流河水中的奇岩怪石,迎风招展的美丽花卉,呢喃歌唱的可爱小鸟,以及樵夫歌唱时的山鸣谷应之声,这时才会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苦海一片,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尘嚣堕入苦海而已。
思路解读
作者引用《菜根谭》中的名句作为论据,含蓄隽永,以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能化枯燥无味的语言为诗意隽永的语言,从而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上述文段借《菜根谭》中的名句阐述了现实世界还有美好的一面,只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就能看到风和日丽的美景,以名句当论据,使文章言简意丰,境界深邃。
庄子和他的“朋友”们
原文选段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摘自2015年江苏高考佳作《庄子的智慧》)
素材还原
1.濠上之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思路解读
一些虚素材如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往往具有固有的寓意和内涵,意义也都约定俗成,如果照搬照抄,难以与自己的文章很好挂钩。这时候,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发散,让虚素材通过联想与想象,突破寓言原有的意思,从而生发新意,这样立意会更好。这篇文章运用了三则寓言故事,一是濠上之鱼、二是庄周梦蝶、三是曳尾涂中,“濠上之鱼”原是指纵情山水、逍遥遨游;“庄周梦蝶”原来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如梦的生活态度;“曳尾涂中”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却集中提炼出“庄子的智慧”,从不同侧面展示庄子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内容充实而灵动,立意深刻而不俗。在这里,作者通过发散思维,增添一些语言、细节、心理、神态等描写,让虚素材生发出新意,让故旧立意焕然一新,并且立足于现实的层面,生动地告诉我们,往圣先贤都有智慧的人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素材的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王学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