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鳊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2017-06-10 19:00刘襄河孔江红李修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刘襄河++孔江红++李修峰

摘要:介绍了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要点,旨在为研究者和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69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9.024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ficial Feeding Technique of White Amur Bream (Parabramis pekinensis)

LIU Xiang-he1,2,KONG Jiang-hong1,2,LI Xiu-feng1,2

(1.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yang 441050, Hubei, China;

2. Xiangyang Han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Xiangyang 44105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ficial feeding technique of the White amur bream[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 The aim was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Key words: 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artificial feeding technique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又名长身鳊、草鳊、野鳊、油鳊、鳊花等,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江河、湖泊中,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一般在中、下层游动和摄食,是天然水体中主要的捕捞对象和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 g,脂肪6.6 g,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淡水鱼中的佳品。长春鳊是草食性鱼类,因其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饵料来源广、群体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适应于池塘、水库和湖泊等水域养殖,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野生鳊鱼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鳊鱼养殖发展前景良好。为此,本文对长春鳊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研究者和养殖者提供参考。

1 长春鳊的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长春鳊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头尖小,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口端位,上颌比下颌稍长;无须;眼侧位;侧线完全,位于体侧中微下弯;背鳍Ⅲ7,第3根不分支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Ⅲ28~34;尾柄短,尾鳍深叉形;侧线鳞52~56;鳃耙16~19;下咽齿3行,齿侧扁;腹面从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完全的腹棱。头背面及体背部呈青灰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分别为灰色或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

1.2 生活习性

長春鳊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的水体中下层,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幼鱼多栖居在水较浅的湖汊或水流缓慢的河湾内;成鱼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及其附属水体水生植物繁茂的地方,尤其喜欢在河床上有大岩石的流水中活动,平时伏天喜欢到风口处游弋采食,秋季以后转入水体中下层活动,多群集于河床或湖泊的深处越冬,少量摄食。长春鳊是主要养殖鱼种之一,多与草、青、鲢、鳙、鲤混养,单独放养较少。长春鳊生存水温在0~35 ℃,最佳温度为16~28 ℃;溶氧范围在4.0~8.5 mg/L,耐低氧能力差;pH在6.5~8.5。

1.3 食性与生长

长春鳊幼鱼阶段是杂食性,成鱼阶段属草食性。幼鱼阶段主要以枝角类和甲壳动物为食;2 cm以下的鱼苗,主要以浮游藻类及浮游动物为食;3.5 cm以上的鱼种,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碎片为食;5 cm以上的鱼种,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为食,也摄取动物性的饵料。该鱼较贪食,有成群结伙抢食的习惯,成鱼主要食物有水草、硅藻、丝状藻等,喜食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草,亦食蚯蚓、小虾及浮游动物等。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各类商品饵料和各种陆生草类;在产卵季节性成熟的亲鱼并不停食,反而摄食强度比平时更大[2]。

长春鳊是中型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为200~500 g。由于该鱼可分批产卵,导致1龄以下鱼个体大小的差异很大。长江流域的长春鳊,1龄鱼体长10 cm左右,重50~200 g;2龄鱼体长20 cm左右,重200~500 g;3龄鱼体长25 cm左右,重可达500~1 500 g;后期生长速度较缓慢而平稳,最大可长至2.0 kg以上。

1.4 繁殖习性

长春鳊的性成熟年龄因地区而异,东北地区一般为3龄,长江流域为2龄,雌鱼的最小成熟个体,体长20 cm左右,重约400 g,雄鱼稍小些,重约300 g。长春鳊产卵的适宜水温是15~26 ℃,长江流域产卵季节一般为4~8月;东北地区的产卵季节较晚,延续时间也较短,通常是6~7月。自然界中的长春鳊和四大家鱼一样在江河中产漂流性鱼卵,性腺发育从Ⅲ期到Ⅳ期和Ⅳ期到Ⅴ期皆需要流水刺激[3]。长春鳊在较大型湖泊的水源支流,也能形成产卵场,且持续时间较长。

性成熟长春鳊通常都是以Ⅲ期卵巢越冬,直到来年春季发育到Ⅳ期,在繁殖季节上溯到产卵场产卵。受精卵卵膜吸水后膨胀,随水漂流发育,鱼卵为漂浮性,透明,淡青色,卵径0.9~1.2 mm;水温21~25 ℃时,约40 h可孵化出鱼苗。长春鳊是分批产卵的,2冬龄鱼的怀卵量为3万~9万粒,4冬龄鱼为10万~26万粒。在长江流域,大部分亲鱼的卵巢在4~5月处于Ⅳ期发育阶段;性腺的发育阶段处于Ⅳ~Ⅵ期的个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第二次产卵。鱼苗在江河中漂流孵化,在沿岸水流缓慢的河湾港汊或通江湖泊中生长肥育。

2 长春鳊的人工养殖技术

2.1 池塘条件

养殖长春鳊要选择长方形池塘,东西走向,长宽比3∶1,面积2 000~6 670 m2为宜,水深1.5~2.5 m;池埂坚实无漏洞,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池底淤泥不超过20 cm;水源充足,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便利;电力配套完善,每667 m2配备0.3 kW左右的增氧机。在寒冬或早春季节清塘,曝晒池底,杀死病原菌。鱼种下塘前15 d彻底清塘,每667 m2用生石灰100~150 kg或漂白粉15~20 kg加水融化后立即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敌害生物。消毒后5~7 d后加注新水,保持水深在0.5~0.7 m,同时每667 m2施发酵的有机肥250~300 kg,培养水色和浮游动物。放鱼前沿池塘周边按每667 m2 2~3 kg洒黑麦草或小米草种子培育草饲料,占鱼池面积1/3~1/2;放鱼后逐渐加深水位淹没草类,既向鱼池均衡施肥又作饵料及附着浮游生物,还可调节水温,为鱼苗提供良好的栖息、摄食环境。

2.2 苗种放养

长春鳊生长的特点是1龄至3龄体长增长最快,2龄至3龄体重增重最快,因此放养以50~100 g/尾的规格最佳,放养密度要与池塘条件相适应,例如放养规格100 g/尾,放养密度以1 000~1 200尾/667 m2为宜,再搭配少量花白鲢和鲫鱼。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10 min进行消毒后入池,开始7~10 d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 cm,半个月后保持水深1.2 m左右,以利于水温升高,促进长春鳊生长。以后随水温升高逐渐加深池水,7月以后,水深加至1.8~2.0 m,每月泼洒生石灰2次,每667 m2用生石灰15~20 kg,调节水质。

2.3 水质管理

长春鳊鱼苗下塘前,池水深保持在0.5~0.7 m,有利于水温升高和池塘中有机物的分解来培育天然饵料;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鱼苗下塘时水深0.8~1.0 m,以后每隔10 d注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 cm,到7月初时加水至2.0 m左右;养殖后期以换水为主,每15 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40 cm,具体换水量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换水时要先排后注,排出底层水,加注富氧的新水,使水位维持在标准水位。养殖后期池塘有机质积累增加导致水体pH降低,可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的pH;当水体pH偏高时,可适量泼洒明矾或醋酸降低水体的酸碱度。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以芽孢杆菌、EM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减轻中毒和缺氧危险,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养殖塘要配备增氧机,晴天的中午开机增氧2~3 h,增加水体溶氧量;阴雨天气要半夜开机增氧甚至全天开机;养殖后期密度增大要及时增氧,每天开机6 h以上。高温季节要坚持半夜巡塘,提前准备好快速增氧药物,以防止长春鳊浮头或泛塘发生。

2.4 投饲管理

长春鳊食性偏向草食性,主食水草、丝状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长春鳊配合饲料要以植物性原料为主,纤维素含量要低于14%;蛋白质含量在30%~34%,幼鱼饲料蛋白质含量略高些,成鱼可稍低一些,但不得低于28%;脂肪含量不要过高,脂肪含量过高易引起脂肪肝病[4]。投喂配合饲料时,对饲料粒径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鱼体重来确定,定期抽查鱼的长势情况,据此投喂粒径不同的配合饲料:鱼体重在100 g/尾以下时用2.0 mm粒径饲料;鱼体重在100~150 g/尾时用2.5 mm粒径饲料;鱼种体重在150~250 g/尾时用3.0 mm粒径饲料;鱼种体重在250 g/尾以上时全部用4.0 mm粒径饲料[5]。投喂饲料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即“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在坚持“四定”的同时也要根据鱼的吃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要根据池塘鱼的质量、水温状况、气候因素、投饵时间及摄食情况来随时调整,以大部分鱼摄食到“八成饱”为准。投喂次数要根据水温情况来确定,水温8 ℃以下,少喂或不喂;水温8~15 ℃时,每日投喂1~2次;水温16~22 ℃时,每日投喂2~3次;水温22~30 ℃时,每日投喂3~4次。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应适当搭配浮萍、黑麦草、苏丹草及其他嫩草等青饲料,有利于鱼体生长和减少鱼体内的脂肪积累;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准,严禁在池塘内存留过夜。

2.5 病害防治

长春鳊的病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做好鱼种消毒、工具消毒和食场消毒,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把鱼病消灭在萌发前,减少病害发生机会。养殖中,每15 d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培育池塘水体有益微生物并使其占优势地位,把水体中NH3-N、H2S、NO2-等有害物质分解,使水体保持微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三黄粉、大蒜素等中草药制成药饵,每月连续投喂3~5 d,来增强鱼的抗病力和预防病害的发生,为无公害养殖打下基础。拉网运输等操作细心,尽量避免鱼体机械损伤引发的疾病。养殖中病害发生时要准确诊断病情,做到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渔药并注意其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渔药。

2.6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有无浮头或病害等发生,检查塘基有无渗漏情况;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做好生产记录,对鱼种来源、放养情况、投喂情况、病害情况及清塘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坚持每天记录水温、溶氧、注水情况和水质情况及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做到真实全面、有据可查。长春鳊耐低氧能力差,养殖过程中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和提前准备好快速增氧药物,特别是高温季节的后半夜、连阴雨、雷阵雨、吃食量骤减、水质过浓等情况时要及时注水增氧、开启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减少浮头和翻塘发生。

3 小结

养殖过程中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遵循“四定”和“四看”原則,采取合理的投喂方法;多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渔药,并注意其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渔药;高温季节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减少浮头、泛池情况发生;鱼上市前应有适当的停饲时间来保证其无公害品质。

参考文献:

[1] 陶桂庆,徐正东,展翠芬.长春鳊池塘主养示范试验[J].科学养鱼,2015(4):21.

[2] 王智勇,王广军,牟希东.长春鳊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J].水产科技,2009(4):22-23.

[3] 汪 宁.青菱湖中长春鳊生物学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1, 15(2):127-136.

[4] 张媛媛,刘 波,周传朋,等.团头鲂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39-18241.

[5] 杨成胜,褚 春.池塘无公害高效养殖团头鲂技术总结[J].科学养鱼,2010(7):45-46.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珍贵树种土沉香及其种子育苗技术
文冠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鞑靼忍冬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