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赴河南郑州、山东潍坊高中特色学校建设考察活动。我们先后考察了河南郑州七中、郑州实验高中,山东潍坊一中、七中、广文中学及中小学实验基地、城区北关小学等学校。有耳目一新之感,现将我的观察与思考陈述如下。
一、 所考察学校的特点及我们的深切感受
(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回归教育的本来意义
一路考察下来,我发现他们每个学校都在试图阐释自己对教育本质及价值的探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学术氛围。河南郑州倡导的“办有灵魂的教育、有道德的教育”的理念,对现行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甚至反道德现象进行反思与评判。
山东潍坊的自主自由发展,全面个性成长,适才教育,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生本思想、成长理念。这都是他们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寻总结,明确了本地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明确了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
各学校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集聚学校的人文底蕴,深刻总结挖掘学校的内涵,形成各具特色师生共建的办学理念。具体而明确地回答了“办学为了什么,教学为了什么,学习为了什么”等问题,因而提出了“适才教育”等办学理念,因材施教,全面提供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全面奠定适应各类人才发展的基础。营造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路径与氛围,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总目标不懈努力。
(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
豫鲁两地各校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努力挖掘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课程设置及执行力给考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十分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等素养的积累,以及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专业的英语表达交流技能、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 “适才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个性,探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途径、方法和规律,联系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对生活的挑战,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选择性学习机会,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新的学习起点,生成新的創意,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潜能、爱好、智趣。
(四)教科研引导,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
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上升为细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细化课程标准、整合学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作为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全面构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优质高效个性化课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六个“还给”,即“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深入学习;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主动学习;把学习的方式还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思维的时空还给学生——拓展学习;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建构学习;把发展还给学生——快乐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多方求证,形成创新思维。
二、我们的问题与差距
(一)办学理念浮泛化,学校内涵碎片化
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反观我们的学校,尽管也有校训、校风及其他办学思想观念的总结和体现,但多数情况下不是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就办学理念而言,存在着模仿化、行政化、标语口号化等问题。一换校长就改变办学理念,缺少继承和积淀。办学不是基于学校一代又一代人的长期积淀,也不是源自校长自己对教育的深思熟虑,而是从别处直接批发来。这样的东西教师能认同吗?能变成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驱动力吗?
(二)教学方法格式化,教学探究松散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仍然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尽管也外出培训学习,但真正静下心来探寻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型高效教学方法,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不多,教而不研,将教学和研究割裂开来,只注重教而忽视研,或浅尝辄止,只把教学当工作而不是当事业去对待,文凭提高了,但水平没长进,知识丰富了,但本领没增强,因而只满足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的头衔,而不是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努力。
(三)立德树人口号化,课程设置教条化
我们也在提立德树人,但从思想上总是认为学校有思想品德课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扩大化,没有把德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况且认为立德就是立生德,而不是师德,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没有大的提高,价值取向、敬业精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教学上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研究课程、开发课程、整合课程滞后,校本课程开发不足,且内容单调,学生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空间不足。
(四)教学引领软弱化,教学模式空洞化
近年来,我旗的老师、校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陆续到外地培训考察学习,见识了不少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模式,也有过一些尝试,但缺少集体攻关研究,没有很好地加以总结提高并形成模式加以示范引领。教学研究处于零散状态,团队研究精神不足,有些只是提个口号,做些表面文章,随时间推移而自生自灭,教学仍然千人一面,一成不变,没有主题,缺少特色。
(五)职业倦怠表面化,价值取向庸俗化
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旗县创建中,我旗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用于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显著缩小了地区间的差距,教师待遇也有了显著提高。而个别教师看不到这些变化,事业上劲头消解,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违反规定有偿补课,学识不满却牢骚满腹。有些教师不钻研教学,墨守成规,精神懈怠。
三、突破点在哪里
(一)立德师先立,树人自垂范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模子。李克强总理曾说:“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甘于奉献,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始终是建设品牌学校的根本,没有这一点,光有漂亮的校园、满墙的标语、先进的设施也只不过是徒有虚名,更谈不上教育价值的实现。
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更要率先垂范,要做学校道德建设的先导者,严格要求自己,大力推进学校的德育建设,靠高尚的道德凝聚学校的积极力量,形成整个学校教职工不懈追求的道德价值观主旋律。以解决教师队伍当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激发工作激情,防止精神懈怠,增强教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凝练独特内涵,提升高雅品质
思想即尊严,没有思想的校长就是没有专业尊严的校长。办学理念是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思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理念又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有理念就有方向感,即有目标性;有理念方有准绳、方有标杆。长期以来,我们只是默默无闻的教书,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教学课堂改革,但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的分散研究阶段,总结提升的不够。在办学理念上和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协调不合拍,缺少校园文化积淀,就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和认同。
(三)营造研究氛围,打造科研团队
一个企业不紧盯着市场前沿不断推出引领市场的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走太远;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这个学校同样是在低水平徘徊的。有句话说:“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的教师。”只凭感觉日复一日地教学而不思考问题的教师,其教学必然是肤浅的。当然,一味只搞科研而不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其科研同样是空洞的、乏力的。教育是科学,就要拿出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没有强有力的教学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各学校要整合自己的优秀教师组建教研团队,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一年一个目标,扎实推进,通过不懈的努力,培养专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创建出品牌学校。
(四)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要全面构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优质高效个性化课堂,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杜绝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建立主导与主体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充满生机与活力,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能体现以人为本,構建民主、高效、灵动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要给予学生自由表达与参与的权力;给予随时质疑与争辩的权力;给予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权力,独立思考与共同构建的能力;给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权力。以“教”或以“学”为主的单一构建向“教”和“学”并重的双维构建发展。教学没有任何一种人人适用的万全模式,教学不是唯一模式,特别是不唯一种模式,如果学校墨守一种模式,那这所学校就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五)强化服务观念,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句话说:“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位教育家都是因为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纠结在生源的优劣上,要树立 “行行出状元”“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去掉学生的缺点不足;“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