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有珍宝(上)

2017-06-10 19:59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学式叶圣陶体系

李敬尧先生是赤峰学院教授,他因创立“导学式教学体系”并在基础教育和中师教育领域取得重大实验成果而被社会公认为著名的教学法专家。“导学式教学体系”也被公认为当代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之一。

墙里墙外花芬芳

“山那边有珍宝”是1992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五人专家组在赤峰考察“导学式教学体系”实验后,专家组成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的有感而发。“山那边有珍宝”即指赤峰市的“导学式教学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实验成果。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系统考察之后,考察组给出了如下的评价:“该‘体系成功地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运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了一种现代新型教学体系,能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社会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这次专门考察,既是慕名而来,也是印证之旅。当然,考察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受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张志公、叶至善的重托。

除了考察组的高度评价,“体系”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教育媒体的密切关注。除了区内的《内蒙古教育》《赤峰教育学院院刊》近距离的报道外,在1988年第9期《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文章中,就认同“体系”为全国20种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之一。首都师大《中学语文教学》编发了署名文章《李敬尧和“导学式教学体系”》,《语文教育论坛》发表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导学式教学体系”》,《中国教育报》也有《从“注入”到“导学”》的专题报道。2001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中学语文教学大典》将“体系”列为新中国教育科研的重要成果,而在《江西教育科研》和山西的《教学与管理》上,都把“体系”排在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模式的首位优先评价。“体系”创始人李敬尧先生也因为研究成果卓著而登上了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4期的封面,该刊以《在教学改革中创造辉煌的人——记李敬尧创立“导学式教学体系的业绩”》为题头条报道。另外,他还被多家书刊及百度、搜狐等门户网站誉为“著名教学法专家”……

李敬尧先生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科技界的嘉奖。他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奖、乌兰夫奖、曾宪梓基金奖、自治区社科成果奖等40多项荣誉。2017年5月,又被赤峰市教育局推荐为“新中国教育名家大师”的参评人选。

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敬尧先生的荣誉,从理论到实践都实至名归。理论上的建树是创立了“导学式教学体系”。实践上的根基是组织起了200多所学校、1000多个实验班进行了长达15年的实验研究。

先生1954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从喀喇沁旗起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在中学任教期间,他经历过从“注入式”到“谈话法”的改革。当大家都认为“谈话法”优越于“注入式”,沉浸在“谈话法”代替“注入式”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先生就隐约感觉到了“谈话法”也有不容忽视的瑕疵。他认为,“谈话法”无非是中国古已有之的问答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尤其不适于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他总结出了“谈话法”六个方面的局限:不适于复杂思维的训练,束缚学生独立思考的发展,学生难以做学习的主人,束缚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说话训练达不到要求,很难实现训练的普遍性。同时他对当时引进的其他各种教学法也做了研究,最后认为“由于语文教学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一切引进都可资借鉴者不多”。这些思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结晶成了完整的成果。此间,这份思考推动着他到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经过审慎选择,他坚定地走近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最终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旨在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导学式教学体系”。

“体系”的提出是在1983年。“体系”把叶圣陶“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作为教学总目标,把叶圣陶“导儿学步”这一形象而通俗的类比作为实现目标的科学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认定“导儿学步”即为教学的本质。先生的贡献就在于用自己的创造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转化成了具有先进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新型教学体系,使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理想成了现实。

“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反映自学过程的“六个基本式”:组织学生课前读书的“预习式”;组织学生课内读书的“读书式”;具有问题教学特征的“提问式”;组织学生讨论、议论乃至争论的“讨论式”;组织综合性、系统性练习,旨在集中培养能力的“作业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评改作业的“评改式”。

针对“六个基本式”,先生分别就实施细节做了翔实的说明,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比如“读书式”,就从四个方面对指导读书提出了要求,即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读法(针对19种读书方式支招),指导学生掌握查检方法,指导学生圈画评点,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对比17年后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系”实在是一份超前践行其精神的先进教学模式。

“体系”提出的“六个基本式”,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作为保障。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训,不能回避教师指导的乏力甚至缺位。一提“学生为主体”,一提“发展自学能力”,教师就走向了无作为的极端,结果导致课改走了不少弯路。先生在设计和实施“体系”的过程中,是把“教师的强有力指导”作为必要条件提出来的,他甚至认为“教师强有力指导”的有无,是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实在是远见卓识。他凭借多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汲取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给教师提出了10种可资借鉴的读书指导法,把“指导”二字由模糊变得清晰,由笼统变得具体:如提示指导法、疏通指导法、深入指导法、扩展指导法、攻坚指导法,再如疑问指导法、归统指导法、扭正指导法、多层指导法、分类指导法等。

“體系”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有特别朴实的回答:多听、多读、多写、多说。“四多”的实践主体都是学生。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概而论之就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当然,先生也告诉我们:坚持“四多”,“这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艰苦的途径”。至于如何落实“四多”,先生均给出了训练方法与途径,降低了实施难度。今天看来,这些也弥补了《语文课程标准》在操作方法上的不足。

“导学式教学体系”对自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提出了行动策略,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知道,有很多事情在理论上好讲,而落实在实践上困难。“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立足实践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且经过多年、多地的有效验证。“体系”对实践必然要面对的许多问题都绸缪在前,如“导学文言文”的问题、“知识、能力及其转化关系”、“导学式备课”、“测试、积累、统计”以及“导学式教学评课标准”、“导学式教学中几个重要问题”,都从“如何做”的角度给出了正面的回答。

导学式的现实价值

赤峰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兰生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实施课程改革,‘导学式仍然有价值。”我在感动于教育行政领导不忘往日可资借鉴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忘那些开拓进取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的同时,又重新学习了“导学式教学体系”。笔者两次拜访了李敬尧先生,在此基础上,对“体系”的“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不揣浅陋,提要如下:

首先,是文化传承价值。李敬尧先生汲取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精华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是理智的、批判的、务实的。比如,他在创立导学式教学体系之前,就认识到韩愈将“师”的职责归纳成“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注入式”的一个源头,“传”“授”“解”的事全由教师包下来,致使先生讲课学生听课,学生作文先生改文成了古已有之影响深远的传统。他以敬畏之心审视了语文教育传统之后,把目光聚焦到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身上。他们是从上世纪前五十年的大师群体中走出的继往开来者。先生从他们那里领略到了“深邃洞见、透辟分析、超俗见解”,找到了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体系”。故而说“体系”有根,根系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之精华。这从先生发表在1994年第10期《课程教材教法》上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等文章中可以求得证明。我们今天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已践行此意。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导学式叶圣陶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霜的工作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