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南北向最长148公里,东西向最宽175公里,周边界长760公里。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6平方公里。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首都的南大门。现辖8个区、11个县、2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16.37万人。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地处平山县的最高山峰驼梁海拔2281米,为河北省境内的第五高峰,是石家庄的制高点。东部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为辖区内的最低点。
石家庄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矿产地和矿点明储量的有17种,矿产地58处。优质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白云母等20余种。铁、锰、铬、钒、钛、铜、铅、锌等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各县(市)、区。地热资源已发现18处,热水总流量1.39万立方米/日,其中平山县温塘地下热水属天然露头,水温68℃,水质好,富含医疗价值较高的氡元素。
全市已查明的植物资源2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230余种。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5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优质玉米、小麦、棉花、梨、枣、核桃等,品种多、种植面积大,是河北省粮、棉主产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绿色农业基地之一。全市林业发展迅速,拥有林地面积506万亩,其中生态防护林237万亩,果品经济林249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8%,林业产业总值达到46亿元,目前尚有宜林荒山、荒滩300万亩。西部山区山场资源广阔,适宜发展生态林和干果经济林,滹沱河、沙河等五条河流故道,沙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防风固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
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城市是年轻的,而她的扎根的这块土地,是古老的,更是富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人民焕发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大潮中,不断创造出优良业绩。目前石家庄已经成为经济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石家庄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工商业发达,市场前景广阔,投资环境较为优越,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石家庄依托自身优势,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为早日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石墨烯作为一种颠覆性新材料,目前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且与国外技术处于并跑阶段,有条件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日前,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京举行,其目标是在全国打造出千亿级产业规模。
目前,北京石墨烯研究综合实力全国首屈一指,院所数量及研究人员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拥有20多个包含院士在内的带头人和研发团队,单位GDP产出的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第一,一些领域实现国际领跑。
为占据全球产业创新制高点,北京市与中国航发基于中国航发航材院近10年来在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这次联合发起设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
以此为基础的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目标到2020年,突破石墨烯应用材料复合化共性技术,实现现有材料升级换代,获得7个以上国际领先的石墨烯杀手锏应用。同时要实现100吨石墨烯低成本制备和应用,形成千亿级产业核心。通过瞄准国际前沿,掌握石墨烯颠覆性技术,还要推进10个“中国发明,世界第一”的石墨烯前沿技术,形成100份国际专利和国际标准,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百人队伍,使北京成为全球石墨烯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全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中心,石墨烯军民融合的示范区,国家石墨烯高端产业的主力军。目前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军工尖端装备、半导体、电力传输及电池等领域获得了应用。
李庄子村是天津市静海区中旺镇一个小村庄,全村468户共1448口人,村民收入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过去,环境脏乱差曾是村民们的心病。4年前,天津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帮扶工作组驻村后,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大规模开展清污治理,共组织村民清理村内垃圾200余吨,治理坑塘2个,彻底清除李姚河道垃圾,沿岸种植1800株白蜡和金叶榆,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帮扶工作组争取项目资金679万余元,为村民建公厕、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在驻村工作组帮扶下,村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期流转土地1320亩,推广种植张杂谷、优质甘薯等农作物,并与山东一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仅此一项,去年全村获益百余万元。
如今,像李庄子村这样旧貌换新颜的现象,已在天津全市500个困难村中遍地开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彻底改变落后村面貌,补齐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天津市全面实施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从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选派的1026名驻村干部组成342个工作组,对500个困难村进行结对帮扶。同时,各涉农区还开展区、镇等多级帮扶,形成帮扶合力。通过结对子、理路子、想法子,让村庄美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为解决困难村发展后劲问题,各驻村帮扶工作组制定实施“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采取引进农业优势品种和先进实用新技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产业项目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截至去年年底,已有441个村形成“一村一社”,280个村形成“一村一品”,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亿多元。各帮扶单位和区、乡镇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贴息、贷款担保、设立村镇银行、帮扶单位自筹资金、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困难村实施“六化六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在建立健全便民综合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商贸流通服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成效。
在一系列精准帮扶下,如今,500个困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500个困难村全部建成清洁村庄,439个村形成了“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服务站、合作社、保洁队”六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2015年,500个困难村村均集体收入达到23.1万元,比2013年增长了192.4%。2016年,困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95元,同比增长13%。
近日,从河北省交管局获悉,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河北省将全面加强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
据了解,交管部门将对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性能检验不合格、有效期不符合法定期限,驾驶人在上一个记分周期内违法记分满12分,以及具有2次以上驾驶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违法行为记录等情形的,一律不予核发通行证件。对购买和运输资质等证明文件不全、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检验和驾驶人员查验不合格的不予核发公路运输通行证。对违法情况突出的运输企业、车辆,将会同安监、运管部门加强源头监管,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交管部门将采取定点检查和巡逻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常规通行线路的查控,对违法运输剧毒化学品车辆进行严厉查处。执勤民警将把有无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是否按批准的运输路线行驶,是否按核准质量装载等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对检查中发现的剧毒化学品违法运输行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项督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降低消耗的重要制度,过去,相关费用由企业自己掏腰包。近日从山东省经信委了解到,《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于5月20号正式施行,根据这项细则,今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将全部由政府“埋单”。
近年来山东一直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山东省经信委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工作人员介绍,多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大幅削减废弃物排放的同时还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企业因意识不到位,审核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大。本次细则实施后,无论是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还是被列入强制性审核名单的企业,所需费用都由组织评估验收的部门报请同级政府纳入预算,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积极性。
在过去单独由环保厅提出的两类需要列入强制性审核范围的情形外,本次细则新增了一项情形:对于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以及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将由省经信委汇总提出企业名单。
根据细则,山东还首次在清洁生产审核领域引入公众监督。其中,县级以上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需对列入强制范围的企业在审核中取得的经济、环境效益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等结果进行公布;省经信委、省环保厅需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分期分批发布强制名单;被列入强制名单的企业,需要在名单公布后一个月内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企业相关信息,对其公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在两个月内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从辽宁省科技厅获悉,在近日举行的“辽宁省—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上,辽宁省东北制药、华晨汽车等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签署了24项合作协议,新达成合作意向35项。
辽宁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是辽宁省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起步之年,全省将开展100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推动10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政府搭台、专家献计、中介助力、企业唱戏”的成果转化模式,解决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举办各类对接活动56场,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
据了解,辽宁省一直致力于与中科院各单位全方位合作,全力推动辽宁省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建设、院地合作网络体系建设和科技对接及成果转移转化。目前,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沈阳材料创新研究院、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正在辽宁推进。大连化物所、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所承担的3个辽宁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已经发挥作用。此外,中科院沈阳分院组织中科院单位参与了辽宁省17个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31个共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0个院士工作站和48个与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正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催化干气制乙苯新技术、可视化热加工技术、维生素C制备技术、工业物联网无线WIA—PA技术等一批中科院科技成果已在辽宁落地。”中科院沈阳分院负责同志表示。
据悉,辽宁省科技厅与中科院沈阳分院还将共建“辽宁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区域中心(辽宁STS区域中心)”,明确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服务等5项具体合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