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2017-06-10 03:30连妙芬贾震雷严秋霞严丽张建华陈秀娣
浙江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源性胃管肺部

连妙芬 贾震雷 严秋霞 严丽 张建华 陈秀娣

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连妙芬 贾震雷 严秋霞 严丽 张建华 陈秀娣

目的 探讨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 方法 将83例急性心源性脑卒中通过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吞咽评估均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照是否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及置入胃管的时间分成48h内留置组、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及未留置胃管组4组,4组均连续治疗21d,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Hb]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留置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BMI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未留置胃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8h内留置胃管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5),BM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治疗后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未留置胃管组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48h内留置组治疗前后Alb、H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Alb、H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4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8h内留置组最低。 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营养水平、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急性心源性脑卒中 留置胃管 NIHSS MBI肺部感染

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往往起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后若伴有吞咽障碍,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1-2],不仅增大了治疗难度,同时还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故临床上对患者早期留置胃管提供营养治疗,尽可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以预防肺部感染至关重要。本院对此类患者采用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3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栓塞性心源性脑卒中83例,男39例,女44例,年龄50~85(65.0±10.3)岁。83例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48h内留置组、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及未留置胃管组。其中48h内留置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为51~83(63.5±9.4)岁;3d内留置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0~84(64.5±9.8)岁;1周内留置组,男9例,女11例,年龄52~85(66.0±10.1)岁,未留置胃管组,男8例,女10例,年龄52~83(65.5±10.0)岁。4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均为急性起病;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动态心电图均明确诊断为心房纤颤;经吞咽功能评估,洼田氏饮水实验≥3级,均伴有吞咽障碍;病后生存期均>3周。排除标准:发病前患有肠道疾病患者;代谢疾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及肺部疾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等治疗[4],以及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等综合治疗。

1.2.2 营养支持方法 4组均给予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包括脂肪乳剂250ml/d,支链氨基酸250ml/d,0.9%氯化钠注射液1 500ml/d等。留置胃管的3组分别在发病48h、3d及1周时予留置鼻胃管,停止肠外营养,并改为持续输入能全力(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成分: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500ml/瓶),初始剂量500ml/d,2~3d内逐渐加量至1 500ml/d,滴速为100ml/h(开始时滴速宜慢)。而未留置胃管组继续原肠外营养治疗。4组均治疗21d。

1.2.3 监测指标 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21d后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Hb;观察4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4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4组治疗前后NIHSS、BM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4组治疗前后NIHSS、BMI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营养改善和肺部感染减少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后留置胃管的3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未留置胃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5);治疗后留置胃管的3组B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未留置胃管组BM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BM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

2.2 4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4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后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未留置胃管组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48h内留置组治疗前后Alb、Hb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Alb、H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2.3 4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4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4组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χ2=13.334,P<0.05),其中48h内留置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最低。4组均有肺部感染,但早期留置胃管组感染发生率最低。

3 讨论

由于心源性卒中多为大栓子脱落引起栓塞,故大多为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或和大脑中动脉等,从而引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灶大面积梗死[5-6]。而一个前瞻性研究表明,吞咽功能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灶的大小和范围有关,半球前部(中央沟之前)损伤较后部损伤容易损伤吞咽功能,造成营养不良,并导致误吸,并发肺部感染[7-8]。为研究该类患者的这些问题,本课题着重观察了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和延迟留置胃管及未留置胃管的患者几组间预后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尤其表现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发现:4组治疗后Alb和Hb均有降低,但未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而延迟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相比较早期留置胃管组亦较低。4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4组肺部感染总发生率分别为26.1%,40.9%,65.09%,77.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早期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本课题明确了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在心源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地位。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保护胃肠黏膜,以达到胃肠黏膜结构及功能的稳定,并可按需逐步调整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护胃肠功能[9];同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10-11];还有,由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可直接损害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加感染的几率,甚至危及生命,而早期留置胃管能减少误吸,并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因感染加重的死亡发生率[12]。

所以早期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既能满足机体营养的需求,保持和恢复胃肠道的屏障结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又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急性期的危重患者,更应注重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确保安全、有效。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早期给予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宋立红.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26-27.doi:10.3969/j.issn. 1673-5110.2016.06.016.

[2] 代允义,路文革,张建平,等.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12-14.doi:10. 3969/j.issn.1673-5110.2016.06.008.

[3]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学杂志,2015,4(48):248.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4.002.

[4] 郭秋慧.肠内营养液胃管饲养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2):78-80.doi:10.3969/j.issn.1007-1024. 2010.02.009.

[5] 张敏,恽文伟,高萍,等.脑脉利颗粒对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14(19):2305-2307.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33.

[6] 周琴,曾艳平,梁静静,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梗死灶分布特点[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5): 273-276.doi:10.3969/j.issn.1007-0478.2014.05.005.

[7] 武文娟,毕霞,宋磊,等.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7):1049-1053.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16.07.018.

[8] 李巍,孟然,张国平,等.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部位与吞咽障碍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1):1179-1182.doi:10.3760/ cma.j.issn.0254-9026.2014.11.008.

[9] 胡兰芳.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序贯营养治疗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99-100.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 2016.08.050.

[10]潘广伟,林强,黄志芬,等.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附43例报告[J].新医学,2012,43(6):416-418.doi:10.3969/g.issn.0253-9802.2012.06.022.

[11]李国平,杨玉峰,侯玉琴,等.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4):127-128.doi:10.3969/j.issn.1673-5110.2015.24.092.

[12]郑刚,郑钱雷,徐前炜,等.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41-1743.doi:10.11816/ cn.ni.2016-153063.

(本文编辑:沈昱平)

《浙江医学》对计量单位的要求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血压仍以mmHg表示。

本刊编辑部

2016-11-07)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0.2016-1829

312300 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心源性胃管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