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5年的南通师范教育文化积淀深厚,其实践经验应认真总结,优质资源应有效保护,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教师教育精英化进程、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特性和培养规律、优化各学历层次的师资培养、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等,不断创新并将南通师范教育优秀资源发扬光大,助推南通教师教育迈向新辉煌。
关键词:南通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传承创新教师教育
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清末以来,数辈仁人志士围绕强国梦想,致力于推动师范教育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彩的师范教育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在南通,115年的师范教育历程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提出“师范为教育之母”到“首兴师范”的办学理念;从“家可毁,不可败师范”的豪言壮语到“红色师范”师生投身革命所体现的社会担当;从首倡人格化教育主张,到首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创新举措;从重教师情意涵育、重教育智慧养成,到重职业技能训练、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构筑……一步步一招招,如重锤敲响鼓,其声震耳欲聋。南通师范教育发展进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值得深深挖掘,传承创新。
一、南通的师范教育传承丰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通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近代以来,教育事业规模宏大,类型丰富,体系完备,成效显著。南通的师范教育肇始于晚清。1902年,张謇创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同年,沙元炳在如皋创立“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两校南呼北应,开创了我国近代初级师范教育的先河,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张謇等人还共同努力,在南通建立起了从幼稚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比较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杜威在1920年考察南通时说:“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有系统的规划,他说:“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这规划了南通教育的发展轨迹,也奠定了师范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肇源地位。南通教育之所以至今仍备受推崇,追本溯源,主要还是因为师范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基础教育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张謇将“忠实不欺,坚苦自立”立为通州师范校训。沙元炳将“真实”立为如皋师范校训,将“贵全”立为办学宗旨。他们要求学生“养成爱国志气,良善性情”,自觉承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时代责任和“御侮图强,复兴民族”的历史使命。1926年,江海平原最早的党支部相继诞生于通师和如师,刘瑞龙、刘季平等革命先驱就毕业于这两所学校。此外,像南通高师校园内的“百师壁”,如皋高师建校之初的古式庭院,都是南通师范教育发展进程中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历经115年的探索,南通师范教育从引进日本、欧美师范教育模式到形成本土化师范教育体系,从沿袭技术性师范教育到倡导人格化师范教育,形成了智民兴国、坚苦自立、祈通中西、沉笃醇和的师范精神。其鲜明而独特的师范特色具体表现在:培养规格“一专多能”上的综合化,培养品质上的人格化,职业情意上的儿童化,行为养成上的示范化,基本素质上的技能化,课程、实践上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上的规范化以及培养对象上的本土化。这些优秀传统凝聚为特色鲜明的南通师范教育文化,激励着南通师范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探索师范教育的发展路径,进一步研讨百年师范的专业精神与文化特质,不断把师范教育这一造福千秋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南通的师范教育业绩卓著,对推进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张謇、沙元炳为代表的先贤所创建的近代师范教育体系,为南通教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基础教育因其令人瞩目的业绩,被称为“南通教育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南通教育内生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南通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在此过程中,师范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通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包括智民兴邦的历史使命、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严谨笃实的专业精神、中西汇通的文化视野。南通师范教育创办115年来始终弦歌不辍、成果斐然,靠的就是这些理念。南通的师范学校凭借上乘的办学质量,曾被教育部表彰为“办得好”的师范学校,为地方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涌现了以李吉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前几年的资料显示,南通全市的特级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中有约8%是南通三所老中师的毕业生。在长期办学中,南通的师范教育秉承“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在我国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例如,1984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教师,这是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新突破。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试行免费师范生制度,当年南通免费、定向、保证就业的师范生培养政策也开始试点,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首家,《新华日报》称之为“破冰之举”。此外还有,在全国第一个倡导人格化师范教育;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第一个成为教育部“国培基地”;全国第一个制定出成熟的三年制中师教学方案和师范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等等。
三、南通的师范教育砥砺前行,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体系创新不断探索
南通的师范教育创办114年来,进程曲折却不断发展。作为内生发展的典型代表,南通的师范教育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正步入升格转型的关键期。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也迫切需要建设充满活力、层次多样、特色鲜明的小學和学前教师教育基地。在体制转型中,师范教育的发展必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基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化解。只要师范教育的优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并发扬光大,基础教育的师资供给就有保障,发展就有后劲。为了南通师范教育的美好明天,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志在必行。
(一)着力推进教师教育精英化进程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是否走精英化道路。近些来,教师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出现了“一流学生读理科,二流学生读文科,三流学生读师范”以及师范学校办学条件远不及中小学的不正常现象。南通于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比较有效地遏止了教师源头质量下滑的势头。当然这还不够,要恢复教师教育精英化的定位,还应该在扩大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规模、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增强教师职业核心吸引力等政策保障方面进行更多创新。
(二)根据专业特性和培養规律来培养教师
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各自的专业特性和培养规律,这也是建构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石和逻辑起点。缺乏对教师专业特性的深度研究和准确把握,培养工作永远都走不到正确的路上。当今,有许多现象是很不合理的,如盲目鼓励非师范高校开办教师教育专业,盲目允许非师范类毕业生竞争教师岗位,盲目允许中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竞争小学教师岗位、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竞争幼儿园教师岗位等等。似乎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谁都可以培养,谁都可以担任,而且不需要培养周期,不需要文化熏陶,只需要恶补几天教育学、心理学,考到一张教师资格证就可胜任。这些都是没有根据教师专业特性和培养规律来培养教师,都是缺乏教师培养逻辑起点的表现。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专业特性,确立培养目标,构建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三)对初中毕业起点的培养优势实施战略保护
目前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有两种起点:一是初中毕业起点,二是高中毕业起点。这个问题既涉及师范院校招生对象及生源质量的问题,涉及师范生由谁来培养的问题,还涉及培养质量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来看,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实践成果,都倾向于以初中毕业作为起点来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都提出了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宜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主张。湖南、山东等省在进行两种培养起点比较实验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采用初中毕业起点的做法。所以应坚持业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初中起点的培养模式,想方设法保护初中起点的培养优势。当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初中起点的培养学校有它自身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学层次较低,学术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小学教师本科培养的趋势。因此,保护是基础,保护之后的建设和创新培养模式才是关键。例如,与相关高校通过“3+4”或“5+2”模式合作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就是提高办学层次的创新之举。
(四)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
目前,江苏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校有36所,数量偏多,体系偏乱。实践表明,缺乏培养经验和师范文化,缺乏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培养规律的把握,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都培养不了合格的教师。笔者以为,应该结合江苏省“十三五”高师布局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在精选的基础上采用基地建设的策略,实施定培养标准、定培养院校、定培养规模、定培养专业的“四定”方案,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区域统筹;调整布局结构,规划专门基地;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区域发展;扩大定向规模,落实就业政策;加强质量监控,健全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优质均衡发展。这几年,南通的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因重视内涵发展而取得了一些成效:学校自身培养的教授数达到25人,教授总数成为原先的四倍;学生参加全省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小学组一等奖人数占全省32所培养院校获一等奖人数的一半(本专科学生同场竞技);成功申报、成功组织了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机构和项目,在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学校还在努力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力争建成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新型教师教育基地。
南通师范教育长期坚持立足本土,培养服务地方的一流师资,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奠定了其在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115年的沧桑砥砺、薪火相承,我们坚信:有先贤精神激励,有百年文化积淀,有优质资源保障,有社会各界支持,有广大师生努力,南通师范教育这艘古老而充满生机的航船一定能载着师范人的新梦想,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
[2]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3]刘延金,温思涵.分类、协同创新培养: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5(3).
[4]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
[5]郭毅浩.小学教师培养政策:问题与建议[J].教育导刊,2011(10).
[6]黄正平.论教师教育的基本原则[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7]朱嘉耀.南通师范学校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校史》编辑委员会.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校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丁兆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管理、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