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梅
摘要: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较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小学学困生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阶段特征探索形成原因,继而找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其撕掉“学困生”的标签。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特征;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一、前言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①可想而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就好比房子的地基。假如小学数学的基础不够牢固就像房子的地基不稳,在质量方面没有保障。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了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态度、行为以及对数学的认知,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选择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其转化。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一)知识技能
1.计算能力弱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计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年级主要是口算一二位数的加减法(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笔算两位数加减法。中年级主要是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整数加、减、乘、除法和简便计算。高年级主要是口算小数乘除法和分数乘除法,笔算小数乘除法和简便计算。而学困生在特定的学段当中无法达到计算要求,如:二年级学生无法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处于高级理解水平,是在数量理解、关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具体化的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无法使知识得到迁移。
3.思维能力差
数学思维的条理性指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对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隐藏问题的挖掘和解题思路的集中反映。数学思维的条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是解决数学应用题成败的关键所在。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思维速度的特殊反映。相比非学困生,学困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差、解题速度比较慢、所得质量不高,如:不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二)学习习惯
1.作业完成情况差
数学作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巩固、加强、复习,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重新思考;对教师来讲,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数学作业要么是敷衍了事,抄袭、乱写甚至不做。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的弱,只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较差。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就是不能持久地进行一个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于教师的授课过程。
(三)情感态度
1.数学学习兴趣缺乏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可能出现看书不懂、听课跟不上了、老师步伐、做题不会、成绩不理想,使数学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了对数学的畏难感,怕数学,厌数学的情绪出现,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厌学。
2.数学学习热情缺乏
这些学生一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不愿对答案及解题过程进行理性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的发展跟不上教材的中所要求达到的思维水平。
3.数学学习毅力缺乏
对比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高运转的脑力活动,因而学习更需要持久的恒心和毅力。而大部分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行为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一碰到难题就会想着放弃,缺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可得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组成。
(一)内部因素
1.智力因素
学习受智力因素影响,其与学习有密切关系。智力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速度、深度、灵活度等。一般来讲,数学学困生智力水平正常,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受限于个人学习能力素质,因而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难理解、难吸收易出错等状况。
(1)小学数学学困学习数学的能力普遍偏低,不少数学学困生的注意力、观察力、阅读力等学习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障碍物。
(2)小学数学学困生数学思维品质相对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一般经历“模仿记忆”——“应用迁移”——“发展创新”这样一个过程,“模仿记忆”是基础,可使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用迁移”与“发展创新”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保障,是建立在“模仿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一些能力。由于智力、习惯、意志等诸多因素,对于大多小学数学学困生来说,连一些简单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等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怎么去“应用迁移”,更不要说“发展创新”,没有数学思维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障碍。
(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想象力偏差,他们对思维对象缺乏整体、有机、完整的综合分析,在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过程中,容易以偏概全、片面单一。
(4)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操作速度慢,其表现为:课堂上反应迟缓,不能及时跟着教师授课节奏,对教师所授内容理解和作出相应的反应较慢;或完成作业的时间偏长、考试时间不够。
2.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动机、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好数学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学科特有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而可能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败过一两次,没有能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感,影响对学习数学的看法。而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最终失去学习积极性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2)学法不当,缺乏信心。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困生往往是学法不当,把数学当成语文来学,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或者认为只要认识数字课后看看书也能懂的思想。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理解了一道题,又不追加练习加强知识点的巩固。不深究、学习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这些不当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形成学困生的因素。时间一长,学困生会产生自己能力不足,学不好数学的思想,因而信心程度也就随之下降。
(3)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具有保持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的特点。而学困生的这些表现相比非学困生而言程度更深,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或思绪乱飞、在习题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没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等等,导致欠缺的知识积累日益增多。而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是需要较系统地学习的学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跟不上教师节奏。
(4)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多形成思维定势: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没有学数学的头脑。他们很少进行学科知识的课外学习,没有有效的进行预习和复习甚至没有预习和复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学困生在预习是多是为完成教师任务,证明已经做了这件事情,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去认识数学内容。
(二)外部因素
1.学校方面
虽然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对学校、教师的测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从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来进行评估的。在此条件下,学校、教师迫于考核、评比的压力,将工作重点房子啊提高平均分数上。
(1)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现在的小学班级人数多超过五十号人,大班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缺乏优势,难以使教师兼顾到班级每一位学生。在讲课速度、授课方式、作业的布置上很难实现个体差异化教育。课堂上,数学学困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节奏没有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机会,数学学习出现断层,而教师这些无针对性地对待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容易使学生产生被隔离感,不受关注感。
受新课改影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教师误解为放宽式教学。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小老师,其出发点是为了锻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小主人的地位,但是在该过程中没有考虑数学学困生的境况。受外界环境的压力,周围同伴的优秀,教师的表扬,无形的压力使学困生想放弃这门学科。
(2)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对某些数学公式,学困生也很快可以植入记忆,但是他们的总体运用能力差,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用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他们就没了思路。如果教师认为学困生学习水平低,对他们只是强调低层次的数学知识和解题几千,而不重视学困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那么就很难提高他们的思维层次。
2.家庭方面
“孩子產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专家认,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所造成的”。
(1)学前教育的数学教育缺失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将“关键期”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点进行研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前,也就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应该有一定的数学准备技能,如大小、颜色,1-10的数数以及物体的形状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基础方面准备不足,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相比准备充分的孩子有差距,在学习数学方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家长对数学教育缺乏督促、引导
有些学生家长鉴于工作原因,无法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学校、辅导机构。他们对孩子的成绩期待高,但是又没有真正做到督促孩子学习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给孩子报班补习、培训,提高孩子的技能,让孩子朝多方面发展。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听课听得多,却没有时间进行梳理,不能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而学习时间过长,容易引发疲劳,造成逆效应。
(3)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学生的成长和所形成的学习观受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有些家长严苛地对待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容易造成孩子心理负担,极易干扰学习的持久性,他们会害怕犯错,容易焦虑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数学是门需要探索的学科,而犯错在学习数学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家长过分要求会使孩子抵触数学。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任期发展,实行所谓的“民主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对自身的发展没有要求,不会有自己的学习要求。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但只要寻找到其形成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因素,进行方法策略的选择。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认可学生,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至三年级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四年级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革马里翁效应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成长轨迹的重要性。在学困生的转变化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困生鼓励、表扬。数学学困生之所以为学困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激发学生想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在智力、认知、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能力及家庭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的学习。本杰明·布鲁姆指出同一堂课上,天赋低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往往会比天赋高的学生少很多。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及指导,使大部分学生在适当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规定的课程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困生的实践情况,选择层次的教学方法。
(3)撇除旧观念,实施多元化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来讲,教师对他们的赞扬性评价是对他们的成绩、表现的认可,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这种认可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认可,同学的支持,使他们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而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第一,教师应该撇开成绩代表学生好坏的标志,需要对学生科学、客观的评价,使学困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习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信心;第二,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促进作用,家校合作促进学困生养成良好习惯;第三,建立帮教小组。帮教小组可以解决教师对学困生顾不过来的困难,让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小老师,帮助学困生解决难题。根据班级学生操作速度、思维品质和学习成绩的合理分配为四人一组,形成“优困协调”,将其座位安排在一起。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困生不但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指点可以,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课后,分别给三个成绩好的学生落实帮教任务,及时对学困生进行作业辅导、释疑,并督促学困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当天的知识当天掌握,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
(4)加强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樣做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归纳整理可大致分为: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用于举手发言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质疑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协作研讨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
(5)合理运用教学媒介
教学媒体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各具优缺点,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不可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的。我们应该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交互应用,扬长避短,提高和加强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6)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家长共同帮助学生
家庭对学困生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为促进学困生的转变,需要家长的加入。数学的学习讲究的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困生的思维、记忆等特征进行培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家长起着辅助作用。
(7)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跟踪
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家长进行循循善诱,循序渐渐地转化。这就需要各老师跟踪调查、家长反馈在家情况,建立转化情况的成长记录册,将学困生转化点滴记录在册,准确及时了解学困生动态,引导学困生扬长避短,努力向上。
(二)指导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自我改进
(1)引导小学数学学习困难正确归因
学困生的自我归因多以消极归因为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也让其了解努力与结果呈正相关,而不是受外界原因影响,以此激励学困生的学习数学。当然,数学的学习不仅与自身的天分、努力水平相关,还与数学准备基础数学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方法等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归因。
(2)锻炼数学思维,熟知应用学习方法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最起码来说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训练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数学思维为出发点,结合数学习题,向学困生多渗透学习数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理清题意、处理好数学数量关系继而解决数学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学生解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因此提高。
(三)学校重视学困生的心理
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也应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为学困生进行集中、系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学困生转化案例,帮助学困生数量学好数学的信心。学校还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要求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
(四)家长多关心,营造良好环境
家长应多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了解孩子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何种类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让孩子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同时,加强家庭民主气氛,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
五、结语
对学困生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关注点。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路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教师的工作、学校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措施,但是还是需要教师、学校重视,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引导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更是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