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主春
【摘 要】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语言和能力創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碰撞思维、交流思想、达成共识,共同提升。本文分别从新受课中合作获取新知,练习课中合作组内交流,复习课中合作构建知网,讲评课中合作矫正改错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一种课堂环境。在和谐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轻松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实现能力和情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观察现象、提升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往往都有很大的不同,造成的学习结果也就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改变这种差异成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差异合作中,碰撞思维,交融思想,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一、新受课中合作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看待问题,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学习中,我常常将新知探究作为差异合作点,让孩子们的智慧共融的合作情境中,合作交流,形成观点。比如学习《9加几》,对于9+6=?,不同层面的学生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低认知水平的学生一般采用数的方法,即从9开始接着数6个数,得到15;一般学生会采用凑十法,即将6分成1和5,9+1=10,10+5=15;而部分优秀学生会这样去算,把9看成10,10+6=16,多加了1,再减去1,16-1=15,这种方法实际上运用了加减法的运算性质。三种算法代表着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智慧碰撞,在碰撞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结论,获得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中,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往往存有疑惑,此时,社会组织合作讨论,能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中明晰知识,弄清算理。比如,学习《比例尺》时,在教了比例尺的意义之后,出示下面的题目:某个零件长2毫米,画在图纸上长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结果,出现了下面两种做法:(1)4厘米=40毫米2: 40=1: 20 (2)4厘米=40毫米 40: 2=20:1 哪种方法对?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最终达成共识:不管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还是小,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都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时又有学生提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可为什么这道题的比例尺却是后项是1呢?经过又一轮的讨论,学生终于进一步弄清了比例尺的两种情况: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图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是1,而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图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后项是1。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由片面走向全面,由疑惑走向清晰,由表面走向深入。
二、练习课中合作组内交流
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时间里学生都是在异质小组中进行学习,在上练习课时,我常常采用“走位制”,即按优、中、低三个层面重新编组,组成三个“同质”组,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订正练习时,学生在各自“同质”组,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订正练习时,学生在各自“同质”组内订正习题,教师则根据情况灵活参与。比如,学习乘法分配律,出示这样一组题目。判断对错:28×136×136×72=(28+72)×136( );(40+8)×25=40×25+8( );25×125×4×8=25×4+125×8( );99×28=100—1×28( )。
这组题目对于中上等学生来说问题不大,而对于学困生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订正时,学困生与老师组成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中上等学生在同质小组内容进行自主订正。优生完成后,可做选做题。选做题的订正,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质组内讨论,教师可同步参与。“同质”组内交流,有效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单独的辅导讲解,弄清算法算理,弥补学习缺陷。优生通过完成提供题,拓展思维宽度,发展思维深度。不同层次的为学生各有所获,收获着同样的成功喜悦。
三、复习课中合作构建知网
单位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课前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自主整理,梳理出本单元知识点。课堂上将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确定为差异合作点,即学生先在组内合作,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并对其中一份“作品”修改补充,准备全班交流。对单元复习课,我可以通过一个情境引入复习内容,这样要比自己进入复习的正题好。比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单元复习课时,我采用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杯作为体裁,利用水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复习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讨论水杯的特点,复习圆柱的基本特征;制作一个水杯盒需要多少塑料板,复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计算水杯内所装的水的体积,复习圆柱体积(容积)的计算。最后是一个拓展题:你能用纸制作一个这样的水杯吗?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就是知识的再现,学生在复习之前对本单元的内容先进行了梳理,最好能够像语文课那样列出提纲,把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或者认为重要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再翻开数学书看一看,再看看自己的作业本和练习册。并把自己现在还不会的题目作上标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上差异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交流自己最满意的作业、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当然还有不太懂的问题也可以交流,并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分类、整理。我根据平时作业与学生交流情况把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再次思考、交流,深化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引领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梳理解题策略,对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辨析等等,最终构建出比较完善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在此过程中,“差异”成为最佳的课程资源,学生间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得到充分的碰撞,在碰撞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实现差异共融,共同提升。
四、讲评课中合作矫正改错
在单元测试讲评课时,常常看到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座位上学生索然无味,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也没有多大进步。原因就是这种评价方式缺少针对性。经过一番实践后,我在讲评课上分两段进行,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体矫正共性问题,剩下的多数时间里,进行互助式个性矫正。即是指“一对一”互助改错。具体操作方法:教师先对学优生的试卷进行二次批改,无错后,由他们担任学困生的小老师。而其他学生则两两结成对子,对照正确答案自主批改,卷子改完后,也可加入辅导学困生的行列。课堂上,常常会看到几名学生同时辅导一生的感人场面。学生进行矫正改错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还存在的疑惑问题,根据情况具体解答。在这样的互助合作中,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突破,学优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要讲的明白,要讲出方法,所以对算理的理解更加透彻,总结概括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对于学困生来说,一对一的帮扶更具针对性,能及时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学习信心也会得以重拾。学困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对待的对象,我们要想法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差异合作的研究,能够让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和进步,促进了数学课堂的高效、和谐。我们让学生的差异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碰撞,差异交融,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黄梓鸿,和谐.让小学数学课堂尽展魅力[J].华夏教师,2016(S2):16.
[2]童建上.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21.
[3]马振军.构建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3(2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