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欣 张同瑞 王少华
摘 要: 优良学风是一所高校全面实施育人功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新生可塑性强,是学风建设工作的起点。本文在深刻分析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校新生优良学风建设中的难点,并多维度地对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进行有效探索,对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生 高校学风建设 建设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并强调: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校风。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学校软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应从大一新生抓起,新生正处于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被引导,这一阶段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1]。高校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教育和引导,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生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大一新生是特殊的群体,入学后有很多新的变化需要适应,这些变化让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同时,大部分新生都是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大学的,有些大一新生存在先“松口气”、“放松一下”的想法,进而对大学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迷茫加上懈怠容易使新生难以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产生学习障碍,严重者产生学业问题。面对向往的大学,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生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被引导,更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基于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和新生的以上特点,在新生中狠抓学风建设很有必要。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学四年持续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新生能够正确处理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与学习的关系,不至于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新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向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反过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积极探索,提前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这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學风有利于新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学会团结、协作,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健康的氛围中建立人际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风建设的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学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道德修养等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各方面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对学生、老师、管理者乃至学校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高中时学习目标单纯而明确,就是好好学习,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上大学之前学生不需要设定目标,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学习、考试。进入大学后,新生对“象牙塔”的一切都很陌生,各个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一些学生存在“终于熬出头,可以放松一下”、“大学学习不重要”等错误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指引着懵懂无知的新生,使他们误入歧途,自己还心安理得。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树立学习目标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很陌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突然缺少老师、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凭自己的状态确实很难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自律性差。
当前新生均为“95后”,独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和监控下学习,自己没有也不需要对学习、生活做规划,行为散漫,自律意识薄弱。大学生活相对宽松,课余时间多,班级人数众多,上课方式灵活,这使得一些新生很容易误解,顺着自己的方式自在生活。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者有之,忙于社团活动逃课者有之[3]。另外,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搜集相关信息,但是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食堂玩手机、路上玩手机、晚上熬夜玩手机,不是在查相关学习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自律性差,难以摆脱网络的控制。
(三)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对所学专业的印象是模糊、抽象的,容易导致专业认同度低,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兴趣,新生的学习源动力不足,对大学学习生涯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教学模式与高中教学模式差异较大,大学里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很多新生依然沿用高中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远远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优良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的建设,关键要解决新生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方向,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和信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在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风建设的价值观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可邀请院长、专业主任等针对新生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讲座,解答新生刚入学时的迷茫和困惑,及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奋斗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增强阵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应增强阵地意识。新生对校园既新鲜又陌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地求学,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等情感体验,班级是新生的心理家园,新生对班级有依赖感和归属感。班集体学习风气对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班干部、团干部应选用三观正、态度好、学习劲头足的学生,他们能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宿舍是新生的小家,在宿舍里面他们不仅仅在休息,还要生活、学习和交流等,从经验来说,一个宿舍的学风直接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上,一个宿舍的舍风正、积极向上,整个宿舍的学习成绩就好。因此,平时应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交流,进一步推行“三星级”宿舍评选、标准宿舍等活动,举办宿舍风采大赛,活跃舍风和学风。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有利于消除新生的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为新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同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从而间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专业认知模糊是部分新生面临的困惑,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此情况,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邀请专业主任对学院、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使新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澄清。新生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结合所学专业逐步探索职涯规划,激发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更持久深刻,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原动力。
(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95后”新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大学里学习环境相对宽松,部分学生会误解甚至依赖这种“自由”,而忽视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要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因此,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出勤率,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其次,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旷课6学时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并通知家长。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等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檢验效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严抓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前开班委会、年级大会,并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加强诚信应考的观念,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良性循环。
新生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起点,良好的学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新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优良学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思想引导、专业教育、阵地建设等,更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比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1]党浩.简论高校新生中的学风建设[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21-23,27.
[2]严丽纯.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之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8-9.
[3]侯怀银.高等教育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