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形成合力 构建乡村教师培训大格局

2017-06-09 22:27陈立新
教师·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员城区

陈立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以下简称“望城区”)是雷锋的故乡,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湖南省示范性高中1所,长沙市示范性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初中22所、小学73所,在校学生5.4万人,幼儿园121所(公办园22所,民办园99所),在园幼儿1.9万人;有在职公办教师3258人,其中小学、初中教师2625人,高中教师633人。

望城区地域面积广,学校布局相对分散,60%的中小学校分布在农村。一直以来,望城区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交通不便出门难、年龄老化不想学、学校人少不想送、培训机构不教研、教研机构不培训、培训经费无保障的现实,因此,教师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难保障。

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全区学校分布状况,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及专业结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机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构建了望城区送教下乡“3321”新模式,全面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促进望城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传统的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是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仪器电教、电大等多个机构分担,由于这些机构单独分设、各自為政、缺乏协调、资源分散、管理重复,给基层学校和教师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如何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台阶?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大胆进行机构改革,于2001年将原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仪器电教站及电大工作站四个机构进行合并,建立集培训、教研、电教于一体的复合制、多功能的新型教师教育机构——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以求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 “培训、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等综合功能。该机构为教育局的二级机构,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设主任(兼书记)一名,副主任两名,下设教研、师训、装备、电大四个部门。然而,受现行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新机构各个部门仍长时间“各自为政”“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但没有有效整合资源,还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2013年,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以送教下乡为载体,将教研、培训及信息技术等功能整合起来,创新乡村教师研修常态化新模式,将教研、培训、信息由一名副主任分管,使研、训、信三位一体,定时、定点、定人,在全区广泛开展送教下乡、研训一体活动,并逐步形成常态化研修。这种方式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各个层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线教师拍手称赞。不但完成了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从机构整合到职能整合、形式整合到实质整合的跨越,而且真正实现了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有机融合。

二、创新模式,提升实效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从培养数量充足、学历合格的教师转向培养质量提升、能力胜任、师德高尚的教师。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培训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培训以“传授”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脱离课堂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动意义不大。基于这些问题,望城区创新构建了送教下乡常态化研修“3321”模式,即打造三个团队、采取三种培训方式、分成两类片区、实施一体研训。

1. 打造三个团队

一是专、兼职研训员团队。我们在现有教研员队伍的基础上,面向全区选聘了6位能研、善训、会导的中小学一线教师作为兼职教研员,既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又进行教研培训工作,实现教研员队伍逐步由专职过渡到专、兼职结合,“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改变了教研员不足和长期脱离一线等问题,让教研员在课堂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二是名优教师团队。我们在全区分学段、分学科选聘了近30位优秀教师担任送课下乡任务,其中包含了3名特级教师和20多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他们在送教下乡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省、市专家团队。分科分类建立专家库,聘请学科教育教学专家或省、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担任望城区送教下乡的培训专家,高层次、高起点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

2. 采取三种培训方式

一是开展“主题式”送教活动。各学科教研员和专家根椐本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并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自主确定研训主题,自上而下通过“看(主题观摩)、思(围绕目标自我反思)、议(围绕主题相互交流)、训(专家或骨干主题讲座)”,实现了“研中有训”“训中提升”。二是开展“点单式”送训活动。按学科以基层学校教学需要为专题,自下而上由学校或一线教师提出受训主题,再由教研员或专家予以商定,适时进行城乡跨校送课送培研训活动,带动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开展“诊断式”送训活动。对学科教学调研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由教研员和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合诊断,并根据诊断情况,从各名师工作室遴选送课教师、确定送教内容,按学科分进度送培到乡镇到学校,引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3. 分成两类片区

即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将大学科(即任教老师较多的语、数、英等学科)以小片区(两个乡镇联合)为单位组织培训,小学科(即任教老师较少的音、体、美等学科)以大片区(四至五个乡镇联合)为单位进行培训。以片区为单位,将“点”上的培训扩大到“面”上的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4. 实施一体研训

我们以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为主体,整合教研和师训资源,在“区级”和“校本”两个层面上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我们依托培训基地学校,以典型引路,分步分层推进“研训一体化”工作。在听课、说课的基础上,开展评课、议课活动,让教师互换角色,质疑问难,阐述个人的理解,发表意见和建议。在这种广泛的评议中,不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他们的收获已远远超出了对一节课的经验分享,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学价值的构建过程,甚至是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思想的飞跃过程 。

三、创新机制,走向常态

1. 保障培训经费

望城区将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8%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年初,由各片区、学校制定教研、培训计划上报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由教研培训装备中心协调统筹后报望城区教育局审批,区教育局根据全年教研培训计划将培训经费拨付教研培训中心和相关学校。全区设有8个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期间,参培教师资料费按照20 元/人·次、用餐按照20 元/人·餐的标准拨付到基地学校;交通费用按 600 元/人·年标准保障到人。强化培训经费的管理,实行内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保障參培时间

我们要求片区内各学校统筹安排课程表,为同学科、同教研组的教师安排出统一的研讨、培训时间,确保教师能够定期参加培训,减轻参培教师调课、请假等额外的负担。

3.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望城区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互联网+”教师研训模式,开展了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一校带多校活动,全区11个名校网络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区99所学校,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培训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为确保区级送教下乡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完善上述保障机制的同时,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建设,严格教师培训考核,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纳入教师晋级、评先评优。制定教师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要求学校有学期培训计划、片区有研训实施方案、教师有个人研修计划,每次培训结束后,参培教师要制作微课或完成指定的研修作业并及时上传个人空间。对培训结果进行实化,做到培训一次,全程跟踪。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根据教师参培表现及培训效果给予认定,并进行学分登记,打造教师阳光培训,让教师培训做实做真。此外,增进激励机制建设,从2013年起,望城区教育局每年拿出50至100万元,对送教下乡中卓有成效的团队、个人、学校和培训基地进行奖励,对在培训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优先晋级、优先评优。

近三年来,望城区开展研训一体送教下乡活动320余次,培训教师5000余人。城乡教育发展差异不断缩小,极大地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2013至2015年,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学分连续三年达标率为100%,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学校和乡村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特别是将教研、培训和教育信息化相互对接,并通过分区联片,形成区、片、乡、校四级联动及教研、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付诸“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望城区乡村教师区域性“大培训”格局。

总之,我们在探索乡村教师培训的实践中,认真地思考了一些问题,扎实地做了一些事情,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望城区送教下乡的内涵建设与乡村教师的专业提升仍然任重道远,在新一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0—2015年)》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仍然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教研培训装备中心)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员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