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工匠精神

2017-06-09 23:44王慧琰
职业·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国智造中职教育工匠精神

王慧琰

摘 要:质量之魂,存于匠心。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臺和供给侧大幕的全面拉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发,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国工匠”的需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必解的时代命题。本文提出,中职学校作为工匠的摇篮,必须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创新载体 中国智造 中职教育

一、工匠精神的不同时代内涵

我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建于150年前的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即为标准的职业学校,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即使放在现代都不落后,职业教育以及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然而,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变得急功近利,工匠精神被机器轰鸣声湮没,我们国家成为少有民族高端品牌的世界工厂。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工人技术等级和工资等级实行全国统一的八级工制。八级工是一个让人们羡慕不已的身份,八级工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备受推崇与尊敬,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所以,那时进入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是很多青年人的首选。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那段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虽相对滞后,但“工匠精神”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较好体现,很多轻工业产品虽工艺简单但经久耐用,如“上海”牌手表、“蜜蜂”牌缝纫机和“凤凰”牌自行车,至今在某些家庭还能找到,而且功能完好。事实证明,有工匠精神支撑的企业与产品,才能驰誉四海,经久不衰。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多数现代企业的生产实行流水线作业,追求量而忽略了质,在传统工艺被不断更新的现代机械所淘汰的同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逐渐被湮没。这导致我们国家虽成为“世界工厂”,但走向世界的大多为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产品甚至地摊货。这一时期,很多生产低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没有要求,没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录用、工资待遇等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加之随着人口曲线的下降,职业教育因生源匮乏遇到了发展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弘扬工匠精神”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职教人,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对职业教育而言,“工匠精神”的培育任重道远,这一必解的时代命题是对职业教育尤其中职教育的严峻考验。

二、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利好因素——国家有政策、社会有需求

(1)社会有需求。一项统计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为40%,德国则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49亿,仅理工科人才缺口就高达927万。在近1.5亿的人才缺口中,约59%的岗位将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或资历更高的技术专家来填补。

(2)国家有政策。近10年来,我国频频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从2007年开始为农村户口学生发放助学金,到学费全免政策逐渐覆盖到中职学校所有农业户口学生和非设区市户籍的乡镇非农户口学生,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农村家庭一人技能在身,全家脱贫,很多寒门学子实现了技能改变命运的梦想。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4年至今,李克强总理几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中国制造2025》出台,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职业教育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要求。这些强有力的信号充分证明,国家正式吹响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挺进的冲锋号,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受到社会认知、政策约束等各种因素影响

(1)由于“普高热”在全国范围内居高不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还有待提高,进职业学校学技能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中还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以致国家“职普大体相当”的政策难以落实。因此还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需要进一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将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纳入“3+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试点中职学校范围,开展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这样,将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全面弘扬。

(2)就业准入制度不能落实,影响中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学技能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急需国家相关部门督促设立行业从业门槛,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相关待遇。这对工匠精神得以弘扬至关重要。

(3)中职学情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现在的中职生源多数为升学教育的失败者,在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高压下,在中学阶段逐渐落伍被漠视甚至被边缘化,从而在学习、生活、认知等方面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缺少担当、责任感、缺乏严谨专注、创新进取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二是中职生大多为95后独生子女,很多学生有骄娇之风,眼高手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精神缺乏。很多学生甚至家长认为,到中职学校是来学一技之长,对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重技能轻德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难以入心入脑。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全社会通力合作,广大职教工作者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要以制度的方式来培育工匠精神。陈金灿在《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由之路,锻造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依靠制度”。有人认为应多措并举弘扬工匠精神。例如,李宏伟在《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中提出,要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树立杰出工艺大师、工人技师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实行职前宣誓,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还有人从社会文化的层次出发,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刘志彪在《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中强调,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物质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体制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智造中职教育工匠精神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闪耀西子湖畔的“中国智造”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