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故乡的情分,在笔下的美食中

2017-06-09 01:55陆小风同学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白薯瓦屋周作人

陆小风同学

记忆里,我读的第一篇周作人谈吃的文章,是《故乡的野菜》。那时候,我并不觉得他写得多么有情趣,多么有风味。我有些断章取义地,对于开篇那句“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我偶然间在书店买到一本《知堂谈吃》。通读下来,我才发现,周作人对他的故乡“浙东的一个地方”——绍兴,其实非常有感情。他背井離乡的悲凉和失望里,隐含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深情。谈起绍兴的吃食——臭豆腐、荠菜、绍兴酒、烤越鸡、烧鹅、鲞冻肉,他于纸上挥亳泼墨,毫不吝惜。他甚至兴趣盎然地说起“做老酒的技巧”,他写道:“……煮的时候的手法极不容易……早一点酒还未成,迟一点就变酸了。”在故乡面前,他变得像孩童一样,充满了俏皮与欢乐。他在《吃烧鹅》中写道:“小时候扫墓采杜鹃花的乐趣到了成年便已消失,至今还记忆着的只有烧鹅的味道……”

对于故乡的吃食,周作人觉得连萝卜与白薯都是珍贵的:“我想假使天天能够吃饱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萝卜鲞几片,已经很可满足……”然后又说起了瓜子、花生,“乡下新年客来,在没有香烟的时候,清茶果茶之后继以点心,必备瓜子花生”。总之,他对故乡的吃食念念不忘。“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对于故乡食物的偏爱,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挑剔的食客。北京的食物不能满足他,日本菜也不能使他满意。在《北京的茶食》里,他写道:“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周作人谈吃食并不像梁实秋那般张扬,他谈起食物来是淡定、内敛、自有风味的。如果说梁实秋谈的是美食家的饮食之道,那么周作人便是学问家在谈吃。他看似漫不经心地谈论与回忆食物,其实也讲究食物的质量,注重吃的品位,处处透出一种气定神闲的人生况味。他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对喝茶有他自己独到的领悟。“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些文字,仿佛能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画:虽然时间不早了,但是瓦屋纸窗下,还有杯盏相触的声音,谈话声未绝。外国人在喝茶时,喜欢往茶里加糖、牛奶,或者喜欢一边喝红茶,一边吃面包。周作人对他们这样的喝茶习惯“殊不以为然”。他在《喝茶》里写道:“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鉴赏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

周作人在他关于吃食的文章里,也谈到了宁波的海味:“……宁波来的海味,除白鲞外,王瓜头鲞带鱼勒鲞以至淮蟹,因腌货可储藏而又杀饭,大家爱用,南货店之店铺多,生意好,别处殆鲜有其比。”又有《吃蟹》一文,他说:“(蟹)别无什么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剥了壳蘸姜醋吃而已……”倒是误打误撞,破解了吃蟹的妙法了。

周作人的写故乡食物的文章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周作人:俏皮,欢快,对故乡十分眷恋。沉默的心,随性的文字,正是他对故乡割舍不下的情分,以及对生活宁静致远的态度所致。

凭借这些故乡的美食,他从都市的繁华影像中从容“突围”,转身走进小巷的市井生活里去。

猜你喜欢
白薯瓦屋周作人
吃白薯的正确姿势
王世旺
四川眉山:瓦屋春雪
山横瓦屋披云出
不说穿
挖白薯
糖心回忆
挖白薯
周作人的后半生
鲁迅与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