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之我见

2017-06-09 18:13周德义
教师·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程朱传习录知行合一

周德义

“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乃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知”与“行”,孰难孰易,孰先孰后,孰重孰轻,谁与评说?翻阅中国哲学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讲的是,知非行艰。也就是说,行比知更难。

《论语》记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言必有果。讲的是,君子必须言行一致,先行后言。

荀子在《儒效》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认为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行”更为重要。可以说,荀子提出的是重“行”的“知行合一”学说。

程朱理学提出“知先行后”的观点,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发展。程颐说:“须以知为本,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朱熹说:“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二者不可偏废。”“知行……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所以说程朱是重“知”的“知行合一”学说。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便是我立言宗旨。”可见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两者实为一体,也就是“知行为一”。

我以为,“知行合一”乃知行一致 。因为,其一,应当说,“知”就是知,“行”就是行。知是思想意识,是观念,是概念,是认识问题;行则是行为、行动,是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倘若,知是行,行是知,那么何来的“知”和“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不可能只知不行,也不可能只行无知。实践出真知,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三,合二而一,知行合一。人类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知与行的统一。故“知”與“行”,无所谓“难易”“先后”“轻重”。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事物,我们提倡与践行“知行合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猜你喜欢
程朱传习录知行合一
合流与新释
An Analysis of the Non-mandatory Explicitation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huanxil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s
阅读史视角下的《传习录》研究
江南明代祠堂记事内涵分析
——以《程朱阙里志》为例
读《传习录》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民国时期程朱关系考察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