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7-06-09 11:21张建安
物理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变阻器作用力钉子

张建安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张建安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准,大气、具有开放性,指向要明确,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教学;问题设计;思考

物理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物理过程,积极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领下,师生一起研究、交流、讨论,共同面对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创设丰富的情境,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1 问题设计要精准深入

苏科版教科书8年级下册的第10章第1节是“压强”,教科书首先安排的内容是“活动10.1观察与作图”.

图1

图1(a)教科书要求画出铁锤对钉子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铁锤对钉子的压力,为“压力”概念的教学作了准备.其实,初中物理“压力”概念的教学难点是方向和作用点.而在这个图上,还有一个压力,那就是钉子的尖端对木板的作用力.如果教师在这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学生对压力的理解一定会更透彻.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压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可以展开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铁锤对钉子有作用力,那么,钉子会怎么样?

生:钉子会进入木板中.

师:如果锤子正对钉子用力,钉子会怎样进入木板中?

生:钉子会正对进入木板.

师:也就是钉子会垂直进入木板中,为什么会这样?钉子对木板有没有作用力?如果有,那么,钉子对木板的作用力方向怎么样?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对压力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片段,学生一定会对钉子施加给木板的压力理解更深入,压力的概念理解更深刻.

图1(b)教科书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画出运动员对平衡木作用力的示意图.这个也是为了进一步引入“压力”概念作准备的.但是,仅仅在学生观察之后,就让学生画出运动员对平衡木的作用力,确实勉强了,学生会感到突然和生硬.此时,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可以展开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运动员受几个力的作用?那几个力?

生:二个力.重力和支持力.

师: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地球和平衡木.

师:我们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平衡木对运动员有作用力,那么,运动员对平衡木有作用力吗?

生:运动员对平衡木有作用力.

师: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向上的.那么,运动员对平衡木的作用力的方向应该怎么样?

学生在教师设计精准问题的引导下,按照教师引领的方向积极思考,他们对压力的概念理解更深入了.本来压力是一个困难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理解深刻,真正掌握了压力的概念.学生就不会带着没有掌握的知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他们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积极主动学习,他们的思维会很活跃,教学效果会更好,也密切了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也可以带动学生想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问题设计要大气、具有开放性

苏科版教材,在教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师生一起研究图2,教研活动听课时,很多教师结合图2,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图中的男孩脚陷入沼泽地比女孩的脚陷入的深?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学生也就会想到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设计问题,有利于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 请同学们观察图2,你看到了什么?

(2) 你会有什么想法?

图2

设计这样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要学会观察,学会想到和发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才知道课堂上要干什么.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才会有更大的收获,物理科学才会后继有人,物理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物理学才会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3 设计问题要指向明确,有利于学生思考关键问题

苏科版教材8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是“二力平衡”.教材首先给了4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的问题.

图3

而图片中分别涉及到的“物体”就比较多了,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内容的文字表述中涉及到“物体”又比较多.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后,学生也会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但是,他们很可能不知道分别要研究哪个“物体”?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图片以后,让他们思考一会儿,这是必要的.他们的思维很可能就陷入了困境,有了思维障碍,教师如果考虑不到这一点,很可能学生就会带着不懂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此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用明确的语言指出4个图片中分别要研究的是什么“物体”?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很快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物体”上,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解答,教学就会很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经过勤奋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图4

苏科版教材8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的“二力平衡”,活动9.2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科书上给出了一些实验器材,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个内容也比较完整.

但是,学生刚看到教科书,他们还不知道要研究“哪个物体”的二力平衡?很可能不知道该实验怎么做.此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提出:我们研究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你认为我们要研究的物体是图4中的哪一个物体?学生进行认真思考,也许他们还不知研究哪个物体.然后,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讨论,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研究的物体就是图中的卡片.学生思考教师设计问题,明白了要研究的物体.学生就会按照要求,在实验中经过研究很快就能得出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

4 设计问题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有这样的习题:如图5所示,要求学生画出光线通过玻璃棱镜以后,光线传播的大致方向(这个习题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难,也巩固了光的折射的基本规律).

图5

答案如图6所示.

图6

在师生共同完成上面两个作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问题:

图5(a)中的棱镜上面厚还是下面厚?光线向什么方向偏折?

图5(b)中的棱镜上面厚还是下面厚?光线向什么方向偏折?

同学们发现,图5(a)和图5(b)光线的偏折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

(答案:都是向厚的方向偏折)

学生画出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图,这个题目就简单完成了.而教师通过设计以上的思考题,目的是为了将要学习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作了很好的准备.

在进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展开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看:

对于图7(a)如果把它看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它们的厚的部分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光线分别应该是向什么方向偏折?

对于图7(b),如果把它看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它们的厚的部分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光线分别应该是向什么方向偏折?

图7

学生通过图6(a)和图6(b)的作图,再思考以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很快能真正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教师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也真正透彻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律.

5 问题设计,要能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物质的密度表时,笔者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研读密度表,然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下的讨论思考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能回答的很好不容易.有时候学生只有一、两个发现,这也是正常的,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我一共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 3种状态物质都用了什么单位?(kg/m3)

(2) 不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吗? (冰和蜡相同)

(3)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吗? (水和冰不同)

(4) 固体物质的密度都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吗?(不一定)

(5) 表中最常见的物质是什么?(水)它的密度是什么?

(6) 铁的密度是______,酒精密度是______, 水银的密度是______, 这3种物质的密度的写法都符合数学里科学计数法的要求吗?

(7) 表中为什么这样写?

(8) 再认真看一看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写法有什么共同点?

(…×103…)

以上给学生设计的几个思考题,学生就会认真研读密度表,通过努力可以回答.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在阅读教科书获得了系统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了阅读教科书,也体会到阅读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通过集体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达到了积极的状态,课堂有了生命的气息,也使他们产生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为更进一步阅读培养爱思考的习惯.让人生享受阅读,让阅读成就人生,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6 问题设计,要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苏科版9年级上册第94页,有这样的一个讨论题:

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若上面标有“10Ω 2A”字样,则其中“10Ω”表示________,“2A”表示________.

在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之后,得到2A是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10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到此时,似乎把这个讨论题解决了.其实关于滑动变阻器的知识远未完全解决,笔者设计以下思考题,指导学生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图8

如图8所示,当滑片P在什么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最大是多少?

教师引导:既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有最大值,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有没有最小值?如果有,滑片P应在什么位置?这个最小值又是多少?教师再引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接入电路的电阻有没有最大值的一半?如果有,滑片P应在什么位置?

通过这样问题的设计,师生共同讨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的气氛很浓,学习的欲望很高,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认识及使用会更加全面、深刻.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领下,通过他们自己努力得到的,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明显.

教学不可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平等的首席.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作为思维的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的学习,达到很好学习效果,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7-02-05)

猜你喜欢
变阻器作用力钉子
巧解滑动变阻器类动态电路题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小小变阻器有大用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
用比较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