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丽 梅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2例脑梗死临床价值评析
焦 丽 梅
(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河北 邯郸 056200)
目的 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 83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超早期溶栓组(42例),均以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治疗;超早期溶栓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尿激酶150万U,无改善可追加10万U尿激酶,常规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经上述治疗后2组均静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次·d-1,治疗10 d。超早期溶栓组于溶栓24 h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1,治疗10 d,后改为100 mg/次,1次·d-1,治疗10 d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 超早期溶栓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似(P>0.05),治疗后超早期溶栓组相比于常规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益患者预后。
超早期静脉溶栓;脑梗死;尿激酶
脑梗死为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复杂发病机制和多样化病理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梗死确诊率明显提高,为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基础。我们探讨了超早期静脉溶栓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邯郸市第四医院2014-02—2016-01月收治的83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超早期溶栓组(42例)。超早期溶栓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72岁,平均(53.34±2.29)岁;病程1~5.6 h,平均(3.67±0.32)h;体质量42~82 kg,平均(63.73±3.46)kg。常规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0~72岁,平均(53.13±2.02)岁;病程1~5.7 h,平均(3.59±0.32)h;体质量42~82 kg,平均(63.31±3.99)kg。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6 h内,为急性脑梗死,瘫痪一侧肌力为0~3级,血压均低于180/100 mmHg,所有患者意识清醒,经CT确诊无出血。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大面积脑梗死者、近期有消化道或其他系统出血倾向者;血小板数目低于100万/mm3者;血压高于180/100 mmHg者。2组患者性别、病程、体质量和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治疗;超早期溶栓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尿激酶150万U,无改善可追加10万U尿激酶,常规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经上述治疗后2组均静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次·d-1,治疗10 d。超早期溶栓组于溶栓24 h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1,治疗10 d,后改为100 mg/次,1次·d,治疗10 d后观察治疗效果[1]。观察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
1.3 评价标准
根据NIHSS评分改善情况分为基本痊愈(改善91%以上,伤残0级)、显著进步(改善45%以上,伤残1-3级)、进步(改善18%以上)、无效(改善低于18%)[2],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2.1 总有效率比较
超早期溶栓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比较 n(%)
2.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似(P>0.05);治疗后超早期溶栓组相比于常规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受损,血细胞黏附、集聚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因纤溶系统受影响,活性不足可导致动脉粥样病变和血栓的发生。而血管壁可因多种因素形成溃疡斑,脱落产生微栓子,栓子随着循环系统可堵塞脑血管,脑血管阻塞后,梗死部位脑细胞因停止供血而死亡,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3]。
脑梗死发病危急,进展快,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域及附近缺血半暗带处于动态发展状态,若及时缓解缺血状态,脑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溶栓治疗为目前唯一可促进闭塞血管再通和血流迅速恢复、促进梗死面积缩小、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研究显示,在脑梗死发病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溶栓安全性。一般来说,脑梗死发病后若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时间低于48 h,病情呈现渐进性和阶梯性发展,该阶段属于超早期。在发病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比较轻,但病情发展后症状和体征可逐步加重,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后成为完全性脑梗死。为有效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症状,减轻脑功能损伤和脑细胞死亡,溶栓治疗可促使患者梗死部位血液循环恢复,溶解血栓,促进脑组织早期再灌注的恢复[4-5]。
尿激酶是常用理想溶栓药物,可对纤维蛋白进行分解,有效抑制血栓,促进纤溶系统活性增强,有效溶解血栓,促进血管阻力降低,有效改善内循环。因尿激酶纤溶活性跟剂量相关性较强,若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6-8],有研究显示,若体质量低于50 kg,则尿激酶可使用100万U,若高于50 kg,则尿激酶可使用1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剂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有效减少溶栓后出血风险,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治疗负担[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溶栓组相比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肖凯文[12]等人认为采用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跟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王青银[13]等人也有相似的研究结论。
综上,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1]杨韶华,周佾龙,杨慧敏,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41-142.
[2]顾彬,张劲松,赵高年,等.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9):957-959.
[3]吴伟,张庆英,吴育彬,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1366-1368.
[4]Strbian D,Ringleb P,Michel P,et al.Ultra-early intravenous stroke thrombolysis:Do all patients benefit similarly?[J].Stroke,2013,44(10):2913-2916.
[5]张青山,孙卫红,黄颖,等.320排容积CT指导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4):254-257.
[6]喻小红,张临洪.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15-1317.
[7]杜翔,卢建,薛常虎,等.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25(11):1508-1510.
[8]Li Jingcheng,Fang Chuanqin,Gao Changyue,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stent-supported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NS Neurosci Ther,2012,18(5):433-435.
[9]闫立荣,孙玉衡.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08,3(11):808-813.
[10]郑庆华,张伟峰,李玉群,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23-24.
[11]Sakamoto Y,Koga M,Kimura K,et 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patients with revers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mismatch:SAMURAI and NCVC rt-PA Registries[J].Eur J Neurol,2014,21(3):419-426.
[12]肖凯文,唐玉兰,张先龙,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595-2597.
[13]王青银,郑金书,刘爽,等.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0,31(4):353-355.
[责任编辑:李蓟龙]
焦丽梅(1976-),河北临漳人,主治医师。
R 743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2.007
来稿日期: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