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黎,亓桂梅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杂志社,济南 250100)
单涛:带领马陆葡萄进入农业现代化
易黎,亓桂梅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杂志社,济南 250100)
2017年3月底,记者在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见到总经理单涛时,他正在晾晒刚刚采摘的葡萄茶。不同于当年父亲单传伦单纯的种葡萄、卖葡萄,单涛已经把这个传统种植企业变成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集种植、加工、销售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地和文化聚集地。而下一步,他将带领马陆葡萄进入智慧农业的新时代。
上海市马陆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长期保持了“沪郊第一乡镇”的美誉,拥有上海最早的工业城——希望城,因而是有名的工业大镇,上海最早的亿元乡镇。当地人都知道,上海经济有两匹马,一匹是闵行区的马桥,另一个就是嘉定区的马陆。但马陆除了工业名镇的头衔外,还是全国有名的葡萄产地……
如今马陆镇葡萄种植面积共有4900亩,产值近一亿,虽然占不到马陆GDP总量的1%,但在当地至全国,只要一提到马陆,就会想到葡萄,显然葡萄已经成了马陆的名片。2007年,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马陆考察调研,在品尝过马陆葡萄之后评价道:“马陆葡萄园,上海吐鲁番。”
过去,一直有“葡萄不过江”的说法。但如今通过技术创新让一个没有任何葡萄种植历史的江南小镇变成全国有名的葡萄名镇,这与单氏父子的辛勤付出密切相关。1976年,单传伦从山东新泰被聘到上海市南汇县担任苹果技术员,四年后又受邀来到嘉定县马陆人民公社,率先在马陆园艺场种植“巨峰”葡萄,首创了“当年绿苗移栽,翌年丰产”的栽培模式,成为马陆葡萄产业的开端。在他的带领下,马陆葡萄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农业部颁布的“中国葡萄之乡”的荣誉称号。
单涛从小喜欢种植农作物,上小学时就在家里自留地种植了芸豆、茄子、辣椒。1986年考入山东省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后,他每年暑假都要来上海看父亲管理葡萄园。尽管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他对于葡萄并不陌生。
2004年父亲退休之后,开始筹建全国第一家以葡萄为主题的公园——马陆葡萄主题公园。2006年3月,鉴于马陆葡萄后继无人的境况,单涛毅然辞职,从山东来到上海,跨行开始从事和学习葡萄生产管理工作,与父亲共同担负起马陆葡萄升级发展的重任。
但这并不是一个富二代子承父业的故事开端。此时的单涛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在老家新泰,他是青云街道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校长,有房有车,生活舒适,受人尊敬。而到了上海,他一个人住在公园里由冷库改造的7平米的小屋里,墙都是斜的。就像当年父亲白手起家一样,他继承了单家男人艰苦创业的传统。这样的庄稼汉生活直到2009年儿子考入上海上大学,妻子辞职来上海团聚才结束。虽然2008年单涛就在马陆镇买了房子,但因为园区里有100多名员工要管理,为了工作方便,现在他和妻子依然住在园区里。
就这样单涛边参与生产实践,边学习葡萄专业知识。跟老员工学,跟书本学,跟专家学,很快就从一名优秀的中学校长转变成一名葡萄专家。目前他不仅担任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嘉定葡萄综合实验站站长,还参与和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参与制定了“上海市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标准”、“我国南方欧美杂交种夏黑、巨玫瑰、巨峰栽培技术标准”、“上海市葡萄(果品)质量标准”等。他还先后担任上海市嘉定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嘉定区科协副主席、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农业旅游经济协会副会长、上海马陆葡萄协会副会长等职。
虽然在中国国际化的大都市已经生活了11年,单涛仍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他每天5点起床,7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与马陆工人执行同样的作息制度。这样他晚上的时间就多了起来,可以留给自己自由支配,如看书充电或练习书法等。他已经完全融入都市的生活,但又与这个喧嚣浮躁的城市保持着距离,这让他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观察,单涛把葡萄的品牌打造当成首要工作来抓。“马陆”牌葡萄商标在2007年由马陆葡萄研究所无偿转让给马陆镇政府,将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马陆地区,使全镇的葡萄种植户受益。但随着马陆葡萄名气越来越响,各地假冒产品也甚嚣尘上。为了更好的保护马陆葡萄品牌,单涛提出申请注册马陆葡萄的精品商标——“传伦”牌葡萄,以马陆葡萄公园作为生产基地,申请有机认证,做精品葡萄,以此带领整个马陆地区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换代。
2007年,在单涛的带领下,“传伦”牌葡萄申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经过3年的有机转换期,2009年正式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传伦”牌葡萄是马陆葡萄的精品,它不仅延续了“马陆”葡萄一贯的高品质风格,在文化和科技内涵方面也更上一层楼。单涛将做农业品牌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提出“做一流农产品从维护生态环境开始”!
作为上海地区唯一通过中绿华夏有机认证的葡萄品牌,“传伦”牌葡萄效益突显,每公斤售价高达80元。在“传伦”葡萄的带领下,马陆地区农户纷纷开始申请自己的商标,做个性品牌、特色品牌,目前有“管家”葡萄、“忠甫”葡萄、“葡冠”葡萄、“慧娟”葡萄等品牌,有的已经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马陆葡萄百花齐放,做精品、做特色的品牌时代已经到来。
从2013年开始,受到经济大背景影响,市场环境有所萎缩,加上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单涛多次带领科管人员到台湾、日本及国内其他地方考察学习,更新观念及种植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实现葡萄园艺化式管理模式。他准备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种植模式的升级换代——
首先,他逐步完成了设施改造,将原来的小棚换成大棚。单涛告诉记者,上海每年3月会有倒春寒,8月会有台风,所以设施一定要牢固才防台风,联动棚才能保温效果更好。
其次,大量采用根域限制栽培以及省力化栽培模式,减少土壤管理面积,充分利用结果空间来增加单位产量。另外采用适当稀植的种植模式,培养易于管理又富有观赏价值的树形,既有利于培肥土壤,集中供肥供水,又能降低劳动强度,便利于优化管理。这样每亩地减少用肥量50%、土地种植面积减少80%、降低劳动量30%,因此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通过调整品种和栽培模式,上海市葡萄研究所及马陆葡萄公园的葡萄最早5月31日上市,最晚在元旦前后结束,全年供应期近7个月左右,并实现葡萄的挂树储藏。马陆葡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马陆葡萄历经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产量效益、质量效益、品牌效益三个阶段,成为沪郊品牌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葡萄主题公园是马陆葡萄发展到品牌效益阶段的产业集群地和文化聚集地,是“1+3”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成为集葡萄生产、科研、示范、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农业园区。单涛说,园区的多重定位属性决定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质量可追溯、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应用。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早在2014年,单涛就与上海国兴农合作建立葡萄物联网管理系统。同时建设一套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对于生产基地溯源、投入品溯源、田间档案溯源、农事作业溯源、生产实时监控、环境实时监测、质量管理溯源、包装销售溯源,做到生产、销售过程的全程可追溯。
在单涛的手机上安装着一个APP软件,记者看到,上面不仅显示着葡萄主题公园的土壤温度、湿度、风速、光照、雨量等气候条件,而且温度一旦超过35 ℃,他在手机上就可以打开大棚的天窗,给大棚自动降温。150亩自动卷帘棚也是食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操作。
为了打造马陆葡萄升级版,这两年单涛结合区域特色项目扶持,建造3840平米的智能温室,2017年上半年将完成大棚设施建设。智能化“超早型”温室中心共规划4栋大型温室,每栋占地面积960平米。这4栋温室的前身是马陆葡萄研究所自1992年仿造北方日光温室建造的“沪式日光温室”,新建温室将延续“超早型”栽培传统,在智能温室内种植早熟、超早熟葡萄品种,应用多膜覆盖、加温设备等,最大限度促进葡萄早熟上市,引领上海地产葡萄的销售。
为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葡萄精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打造马陆葡萄升级版第三级,单涛的设计是将在3840平米的智能温室内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进行环境信息采集、监测,配备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灌溉、补光、空气调控、臭氧消毒等控制设施设备。
“很多人觉得种葡萄不就是栽苗、浇水、等着结果嘛?现代农业跟过去可大不一样了。”单涛告诉记者,现在为了做防伪标志,今年他打算做一个二维码,在葡萄坐果后像花生米大的时候把二维码标志挂在果穗上。随着葡萄的生长,二维码最终长在果穗中间,消费者只有买回家吃完葡萄才能看到。在这个二维码里面显示着葡萄的品种、特性以及田间档案,比如葡萄“什么时间发芽,用的什么肥料,生长周期都能显示。这种从生长过程中开始防伪可信度才高,否则就跟阳澄湖大闸蟹一样,你从别的地方捞起来贴上标签很容易造假啊。”
马陆镇所在的嘉定区是上海智慧城市的试验点,农业物联网是嘉定重点发展的新产业。单涛告诉记者,现在机器人已经进入居民社区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了,今后机器人导游、机器人到葡萄园进行田间劳作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过去父亲那一代人种葡萄拼的是个人经验,有了科技的帮助,单涛这一代人可以做的更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