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发展之道

2017-06-09 08:58王莉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客户银行金融

文/本刊记者 王莉 韩英彤

互联网银行发展之道

文/本刊记者 王莉 韩英彤

未来互联网银行运营新模式,必然要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银行内部跨板块、跨部门、跨条线使用一套规则,实现业务协同。

当下,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在生态链、生存空间等方面面临重新洗牌,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银行业的未来转型之路。互联网银行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可以全天候为客户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那么,作为业内高度关注的互联网银行,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哪?有哪些核心业务亟待破解?又该如何防控风险?本期我们特约两位资深嘉宾对互联网银行发展之道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外汇: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来看,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哪?有哪些问题亟待突破?

周红军:在政府的包容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较快,在为提升实体经济创造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亟需突破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商业发展带来金融需求,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而金融需求的满足需要靠金融创新。这也是银行业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出路所在。具体来说,互联网银行要重点把握如何与实体经济、产业链等进行有效的融合。二是互联网具有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髓,决定了互联网技术应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推手。具体来说,互联网银行要找出符合商业交易的原则与模式,实现资金与资产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交易透明度,进而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三是依托信息科技,建立监管机构、银行和金融消费者组成的互动生态圈,让交易更透明,让资金更安全,让信用更阳光化。科技力量决定了银行服务功能需要重新定位。

周红军安邦保险集团全球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邦贸易”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负责人

刘屹东恒丰银行网络金融与现金管理部负责人

刘屹东: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管政策能给予互联网银行多大的经营空间。比如账户管理政策,目前而言个人业务可以依赖于二类账户在线开立,也就是个人端的业务可以完全脱离银行柜面开展;但企业账户必须在柜台开立,导致场景化的公司网络金融业务仍必须以柜面为依托进行。二是互联网银行金融与科技结合的能力。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于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充分运用。对客户信息的在线获取、在线分析与评价,业务操作的在线便捷完成,需要互联网银行有足够的金融产品创新设计与风险经营的能力,更需要其有充分的虚拟存储、云计算甚至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渗透场景以卓越的客户体验来绑定客户,深度参与到客户生态。三是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理念与运行环境。传统银行业开展互联网业务往往受到原有业务体系的制约,新建民营互联网银行则受制于股东背景,控制人对业务领域的不同理解等因素。四是人才的制约。互联网银行的发展需要大批科技与金融的跨界人才,这一点在全社会都是不足的。建议从政策上进一步给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松绑,如允许企业账户基于特定场景在线开立,允许银行成立互联网子行等;同时,鼓励社会经营者广泛树立合作理念,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场景端的数据优势与银行端的产品、风控与资金优势紧密结合,才能走得快,不走弯路,真正为广大长尾客户带来优质金融服务。

中国外汇:当前决定互联网银行成败的核心业务有哪些?推动这些业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刘屹东:适合运用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一般具有分散性、批量化、定制化的特点。目前,核心业务主要有理财业务、个人消费金融业务以及企业的交易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包含结算、融资及投资理财等业务。目前网络收付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且移动端发展更为迅猛。互联网金融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资产业务。

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银行开展资产业务无论C端还是B端,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远离生态,难以获取生态圈的第一手数据。就C端而言,银行只能基于存量客户数据进行产品的交叉营销,就算民营银行基于股东背景进入以消费场景聚集的生态圈,其消费数据、网络行业数据与个人信用的相关性也相对较弱,无法真正针对不同信用状况,差异化地开展融资业务。就B端而言,一方面传统银行受制于固有体制网络金融业务的线上流程再造进展缓慢,理念更新滞后于市场需求,难以挤入前端场景;而另一方面,理念相对到位的互联网银行则受人才、专业性等局限,在社会供应链金融的领头羊地位也无法真正确立。此外,互联网金融以多种形式存在,在与银行业形成直接竞争的同时,也导致数据割据,难以进行供应链的整合,如针对上游客户应收账款的企业自金融模式、以科技见长的对接资产与资金的中间整合平台等。

建议银行加快互联网化的步伐,真正形成场景化的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银行公信力强,且与聚合场景的平台客户不存在任何竞争性经营行为的特点,加快建立与场景平台客户的合作机制,实现强强联手,收益共享。同时,逐步建立银行网络金融的大数据基础,加快金融科技技术的运用,真正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充分结合,支持新金融的发展。

周红军: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视,投入力度也前所未有。但要想发展好真正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银行,涉及理念转变、流程再造、场景导入、风控手段调整以及全行统一行动等方面内容,这与银行现有的体制、机制、文化、激励等经营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银行上缺乏对科技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危机意识,变革的迫切性也未在实质性制度安排上有所体现。现阶段只有少数银行在探索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去应对未来发展。

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以下几项业务将成为互联网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领域。一是智能化理财业务:在获取客户风险偏好及理财需求后,互联网银行自动为客户配置相应资产组合,并提供智能化的后期管理服务,解决广大客户个性化理财需求问题。二是消费信贷、小额贷款业务:通过技术变革带来的场景应用,互联网银行获取大量信息数据后,开展数据分析,计算违约率,向不同群体提供精准的贷款服务,解决小微客户融资难的问题。三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合作关系,依托互联网监控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互联网银行提供融资、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解决应收账款“三角债”问题。四是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当前,保险在我国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如能将基于大数原则开展的保险业务与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的互联网银行业务高效对接、相互嵌入,解决互联网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保障问题,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中国外汇:当前国内的互联网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零售业务方面。未来互联网银行业务能否延展到对公业务方面?这其中又有哪些业务发展的机遇可以把握?

周红军:当前,在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方面,零售业务中的支付、网贷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正在形成日趋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互联网银行在零售业务中的应用已走在了对公业务前面,未来互联网银行业务必将会延伸到对公业务蓝海市场。其中,以围绕供应链、产业链、商圈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代表的交易银行业务,将成为互联网银行对公业务的主战场,尤其是与之相结合的众筹、证券化、财富管理等智能化服务最有前途。

把握互联网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机遇,一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实现银行与供应链、产业链、商圈的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将银行置身于上下游、内外贸、本外币、离在岸等全链条交易之中,通过跨界融合,打造新生态。二是要开展银行内部流程再造和重构,依托互联网实现后台集约化、自动化处理,实现业务流程简单化、标准化,实现风险控制指标可计量化,同时提升线上与线下(O2O)协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三是要找到适合银行自身特点的互联网对公业务盈利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由总行统一管理的扁平化、垂直化互联网银行营销模式。

刘屹东:企业金融业务是网络金融的巨大宝藏,是建立领先品牌的重点所在。B端的互联网化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产业在进行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索,电子商务所占的比重迅速增长,行业垂直电商,特定行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平台层出不穷,供应链核心企业、集中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各层面的科技服务商等,都在进行企业交易与经营数据的沉淀与整合。但这些平台因技术、金融服务能力、资格的限制而无法自建金融体系,只能寻求与外界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而传统银行业对这一客群的服务显然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形成了巨大的空档,也成为先知先觉的网络银行的巨大机会。与C端比较,B端网络金融业务有以下几个特点:(1)场景与数据可通过合作与联盟的方式广泛获取,技术、产品、理念与市场适应的银行,完全存在独领风骚的机会。(2)企业收入与支出的模式及经营能力分析模版相对固化。对一个有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客户开展融资业务,对数据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完全可以通过既定的渠道准确获取。(3)B端客户在业务模式的结构化设计上存在巨大的空间。因此,只要建立与市场客群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有先进的产品与技术能力,网络银行就可加强B端能力的建设,占得先机。

中国外汇:人们谈到互联网银行,往往联想到风险较高。当前的互联网银行应如何开展风险控制?有哪些风控的核心关键点?

刘屹东:关于风险控制,银行业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已经形成了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的体系,其考察的维度与对基础信息的要求,相对完整且是经过实践认证逐步完善而成的,线下风控认证体系所蕴含的风控逻辑,仍然是我们开展网络金融业务的最强大的基础。但网络改变了风控运行模式,信息获取的渠道与信息的利用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传统风控由专业人员利用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按照既定的逻辑与规范,结合经验做出风险的专业判断;网络风控则基于对网络相关数据的采集、清洗、建模来完成风险评价。这种变化既可能因为网络风控模型的偏离度而放大风险,也可能因为网络信息的高效性、广泛性、实时性而弥补传统风控信息不对称的不足,从而使传统风控无法顾及的长尾客户进入银行服务体系。发挥网络风控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关注网络信息与客户资信的相关程度。我们建模首先要判断的,是数字化信息与我们风险考察的维度或者指标有哪些相关性,是由此推彼还是某点上的辅助信息,是可单独运用的信息还是必须验证特定逻辑后方可运用的信息等。二是关注网络数据的准确性。哪些来源的数据是可信的,哪些来源的数据必须经过多维的交叉验证,而又有哪些维度的交叉验证能认定其准确性与真实性等。三是注重线下与线上的结合运用。在目前大数据条件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公司网络金融对客户风险的考量应基于对特定客群线下的深入了解。在对一个产业、一个供应链、或某个特定领域的客群的经营环境、政策、经营条件、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再来制定线上自动审批模型,将更有针对性。同时对一些数据的缺失可采用线上收集为主,线下采集为辅的方式加以完善。当然,长远来说,银行应加快与目标客群重点平台的合作,加强对目标市场的数据积累,以强化数字画像的能力。此外,加强产品的结构化设计,寻求风险的分担,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周红军:传统银行的本质核心是风控问题,互联网银行也一样。但与传统银行通过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流程管理、资本配比等方法构建的风控体系相比,互联网带来了数据资源和效率提升,以及风险控制思路与方法,同传统又有较大不同: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仅占其中一部分,而客户大量的交易行为数据、历史数据、关联企业信息等,则成为关注重点。也就是说,主要依赖信息、数据、场景、征信等计算违约率,进而对风险进行界定、控制和定价。这是互联网银行拓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银行风控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数据留痕、数据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利用和数据细化等,是互联网银行评估风险的核心技术。第二,建立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安全可靠的、适时调整的多维度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互联网银行评估风险的关键所在。第三,围绕传统银行“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和尽职审查”展业三原则,设计互联网银行风险控制数字化要素和数据的安全可得性,解决传统银行风险控制的痛点、难点问题,是保证新型风控手段具有说服力的出路所在。第四,银行、客户及其交易对手、相关社会资源共同组成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圈,结成利益共同体,是保证风控所需数据及时可得性、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第五,依托互联网实现交易信息透明化,风险自动识别、实时反馈并及时处置,让监管机构、互联网银行和金融消费者形成监管合作生态圈,从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推进新型风控实施的重要保障。

中国外汇:未来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对此有何建议?

刘屹东: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方向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必须全面建立数字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每一次与客户的交互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并能实现信息的相互串联,将内部相互隔离的业务条线数据打通,形成灵活高效的数字化体系。二是场景化。互联网银行是基于网络开展服务,而不是依托有限的物理场所,网络生态场景就是银行提供业务最高效的环境。因此,未来互联网银行是否具备强大的场景整合能力,是决定其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三是金融服务的综合化。未来互联网银行比拼的是围绕特定场景、特定客群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比如,针对交易而言,同一场景客户可能存在不同的账户、收付、理财、融资等多种需求,银行是否能一站式解决,是否符合客户的预期,是否能让客户体验愉快,都将成为能否绑定客群的关键。而在这些发展的背后,真正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互联网银行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能力。能否将客户行为的数据化、数据的存储、大数据分析,乃至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机地、恰到好处地应用到互联网银行的底层基础建设及创新业务,并最终以产品形式进行输出,是互联网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周红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银行正在加快探索多业态跨界融合渗透。经过市场重新洗牌之后,代表真正互联网银行发展方向的新生态必将引领未来发展。

一是新技术带来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未来,互联网银行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通过什么渠道提供、有没有特色品牌服务,将成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互联网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本质没有变,在此进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某一领域,以便更好地了解、挖掘客户需求,更好地找到目标客户群,从而精准获客,并为不同目标群体在不同时点提供优质服务和极致的用户体验。

二是新思路打造新平台,平台成为优势。未来互联网银行将与具有底层数据优势的平台开展合作,通过跨界融合渗透的方式,与客户打交道,依托平台获取精准数据。有了数据就可定制金融产品与服务,并通过与平台合作,借助外力开展轻资本、轻资产运作。未来,互联网银行需要利用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IT架构与设施进行改造,为与各类平台合作,提供因需而变的开放性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客户需求、银行服务与应用场景的一体化,增强客户粘性。

三是新平台需要新风控,风控成为关键。随着新技术在互联网银行风控中的应用,传统银行的风控固有思路将被打破,进入到风控方法重置阶段。新的风控模型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的引擎。其必须做到三个可依靠:首先是模型可依靠,即模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技术支持,还能被实践所检验验证,并可随条件变化而自动调整;其次是数据可依靠,即数据标准定义准确,数据采集可信,数据之间可相互验证;再就是流程可依靠,即数据采集、加工、分析自动化程度高,依赖大数据算法计算违约率,人为干预度低。

四是新思路带来新模式,模式决定成败。未来互联网银行发展依托相互融合渗透的生态圈。在此生态圈中,除了利益相关者外,银行监管机构加入生态圈也是重要一环:通过提高交易透明度,让监管者时刻掌握交易信息;通过事先列明风险点,让监管者管控风险有预案;通过明确风险责任,让金融消费者提高风险识别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互联网银行能安全、可靠地运营。

未来,互联网银行运营新模式,必然要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银行内部跨板块、跨部门、跨条线使用一套规则实现业务协同;必然要求实现跨平台、跨机构的融合渗透,并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客户营销模式、风险控制模式。

中国外汇:互联网银行如何才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周红军:加快发展互联网银行特色业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在基础层面,国家有关部门应构建好基础设施和完善制度安排。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实现金融功能所需的居民个人、企业的身份信息、征信数据的建立,以及为此开展的数据信息存储、数据库共享和数据的便利可获得性等;制度安排方面,包括个人与企业的隐私、数据需立法保护,相关的交易规则、规范的制定等。第二,在应用层面,通过利用数据资源建立起互联网银行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结成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让资产与资金对接更高效,让融资成本达到帕累托最优。第三,在提供特色服务方面,以技术创新推动银行的产品、服务、渠道和生态的创新,让数据成为互联网银行业务活动和处理的核心。互联网银行依靠海量的数据,通过开展数据挖掘,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打造特色互联网银行生态圈,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刘屹东:除了大力提升科技能力、塑造场景化服务能力外,互联网银行若想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明确锁定细分市场的目标定位。如定位为社区银行,将金融服务渗透进便民缴费等社区活动场景;或锁定特定行业内的上下游交易场景,做垂直行业的金融服务专属行。二是深入了解场景,提升专业度与客户美誉度。专业性是特色的基础,只有深度了解生态圈的运行规则、客户痛点,才能将金融真正融入场景,才能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如能真正做到对场景需求细节的了解,那离特色也就不远了。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力。某种程度上,特色来源于创新。在了解场景需求的基础上,应大胆创新,既准确把握风险本质,又最大限度地贴近客户需求与客户体验。一家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银行,在经营中往往不知不觉已形成特色。综上,特色来源于差异化、精细化的市场定位,来源于专业性与创新性经营能力的打造。

中国外汇:非常感谢两位嘉宾能分享自己的观点,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关键点,在于监管政策给予互联网银行的经营空间,在于互联网银行金融与科技结合的能力,也在于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理念与运行环境;同时,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第二,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化理财业务、消费信贷及小额贷款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等。第三,互联网银行风控的关键点主要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评估风险的核心技术,以及建立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安全可靠的、适时调整的多维度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方向体现为三个方面:数字化、场景化、金融服务的综合化。未来互联网银行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客户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记忆银行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