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光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推进,信息化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完善。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当代大学生见证了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和发展,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在信息化时代也产生了新的特点,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加以信息化引导,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4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信息化在我国发展到今天,其载体经历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到自媒体的过程。其中,以自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最大。
1 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强调信息主体的媒体个性化、信息传播者的主动性和信息内容的个性化,在当代来说,主要以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讯设备为代表进行表达、沟通和交流,并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追求全面发展和张扬个性的群体,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背景下,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概括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运用媒体技术传播的信息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使大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接触到社会的真实情况,这使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呈现趋利化、务实性的特点。大学生通过手机里各种软件的使用,扩大了信息接收的途径和来源,也可以看到更多更真实的别人的生活,使他们更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目标,使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更加现实,侧重个人理想实现途径的多样化。反应在个人理想上就是:更多的关注近期理想,比如顺利完成某个学期的學业、获得某项奖学金、取得某种从业资格证书、三五年内过上理想的生活等。
其次,手机百度等浏览器的使用和各大商家推出的官方APP,使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思潮,他们的社会理想呈现出积极性。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手机浏览器或官媒的微信公众号,保持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关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通过自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背后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并通过自媒体的传播,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和深度,潜移默化的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
最后,自媒体平台的碎片化阅读和图片视频的浏览,越来越多的代替传统的文字阅读和纸质阅读,而这些信息大多传递的是一个方面或针对一种现象的说明、观点,并不能从宏观上体现一个事物的总体。这使大学生没有耐心没有精力去深入系统的学习一种科学理论。加上个人理想的务实性和趋利化,导致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不能恰当融合。部分大学生更加重视追求个人利益和价值,急于求成,不能体现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 信息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少数大学生政治理论缺失,“信息大爆炸”又加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不坚定。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虽然在大学校园里,他们表现出坚定的入党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也缺乏深刻的了解。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获取的信息也大多是个人生活,且不具备自动甄别和屏蔽的能力,极易受到影响,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且不能与社会理想很好的融合。
(2)信息化条件下传播的信息体现着多元的价值观,这对甄别正确信息,传递科学的价值观产生了困扰,对科学理想信念的培养树立提出了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0%,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由数据可以看到,大学生作为网民中使用手机的一大群体,通过手机接收到的信息量也十分巨大。除了微信、QQ、微博等常用交流沟通的软件外,也更愿意接触其他功能的手机软件,如今日头条等休闲娱乐类APP、Keep等健身软件、映客等直播软件、手机百度等浏览器软件,这些平台的信息量异常庞大,但缺乏严格的网络监管。
(3)网络上某些虚假、庸俗等错误信息传播形成的网络舆情,导致大学生信仰迷失。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网络上一些虚假、庸俗、错误信息传播形成的舆情,冲击着大学生单纯的心灵,如伴随着网红现象的兴起,多元的文化现象丰富了大学生的视野,但其劣势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某些直播平台低俗的传播内容动摇着大学生的信仰,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扭曲。
3 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充分运用以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在自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更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开展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微信公众账号,定期推送时事热点新闻。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就2017年全国两会开展“大学生议两会”活动,学生就两会某一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分析和引导,并筛选出正确的、有特点有深度的言论在公众号上进行推送,提高学生是参与意识。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在实践中更深刻生动的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自觉的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
(2)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大学里,大学生会遇到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多元价值观的传播和影响,这些信息既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也有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细节,但大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这些信息背后体现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通过生活阅历的磨砺和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时代特征,通过坚定的信仰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我国现阶段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从“一带一路”到“十三五”规划,从“五位一体”的提出到“两学一做”的学习实践,无不体现着当代中国发展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这些时代特征,丰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将习近平重要系列讲话融入课堂,将低层次的信仰提到高层次的信仰。将“中国梦”和“个人梦”相结合,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坚持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以此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4 结 语
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也应作出调整。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多种生活、休闲、娱乐等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只有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并加以妥善引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寻求对策,才能紧跟大学生追赶时代的脚步,与大学生共同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陈万柏,张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李红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4]申金霞.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5]孙瑞婷.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3).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2)[2017-04-01].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