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院前急救的疗效观察

2017-06-08 16:46黄如雁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疗效观察

黄如雁

【摘要】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院前急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151例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模式,对照组未采取院前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抽血化验时间、急救总耗时、血氧饱和度、昏迷、急救成功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提供系统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 疗效观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28-02

因为家用燃气器具、煤炉的大量使用,一氧化碳中毒在臨床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患者的后遗症是临床医学的热点[1]。文章为了探索院前急救模式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急救效果,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开展临床研究实践,旨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1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76例,对照组7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观察组76例患者中有男37例、女39例;年龄15~70岁,平均(45.5±5.3)岁;其中轻度中毒36例、中度中毒34例、重度中毒6例。对照组75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37例;年龄16~70岁,平均(46.2±5.1)岁;其中轻度中毒35例、中度中毒36例、重度中毒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具体为:(1)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值班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并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搬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平卧的姿势,将衣领、裤袋等部位松开,以便自主呼吸。(2)医护人员随急救车前往现场,到现场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通畅情况,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嘱咐患者加速呼吸频率,保障供氧。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在患者的肩下垫枕头,使颈部保持伸展位,避免舌根后坠引起的呼吸困难。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呕吐物堵塞引起的窒息。(3)在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后需要立即给予辅助吸氧。对于重度呼吸困难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气道置管供氧的方法,通过呼吸机保持呼吸通畅。(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给予持续性心肺复苏措施;对于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现场完成初步急救处理后立即将患者送往急救室。(5)在急救车上,要利用车上现有设备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SpO2等指标,初步判断患者的缺氧及其他异常情况,有异常要做好记录,并告知急救医师。途中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的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若患者使用呼吸机吸氧,则途中要注意导管的连接,避免由于脱落造成的缺氧。对照组为自行送来诊治的患者,未采取院前急救措施[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抽血化验时间、急救总耗时、血氧饱和度、昏迷、急救成功率、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通过嗅觉或视觉发现该气体。一氧化碳中毒多发于冬季,CO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供氧作用丧失,引起缺氧、窒息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结局[3]。此外,一氧化碳对人体各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尤其对大脑皮质细胞的破坏最为严重,可导致患者留下许多后遗症。主要是由于家中使用的燃气设备没有关好或是通过烧木炭取暖,同时家庭环境通风不良,导致室内一氧化碳含量显著提升,非常容易引发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可能导致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在进入医院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4]。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几点措施:(1)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动的地方。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程度与吸入一氧化碳量、中毒时间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度有关。因此,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影响。将患者放在空气流动的地方后需要将领口、皮带松开,同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心跳及呼吸仍未恢复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治疗[5]。(2)一氧化碳中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会导致各组织器官出现缺氧现象,吸氧治疗主要是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的供氧不足,能够减少对大脑的损伤,同时对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以及减少后遗症发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吸入氧气能够加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产物的分解,促使体内一氧化碳的排出。相关研究指出,人体在吸入新鲜空气的情况下需要4 h才能将一氧化碳从碳氧血红蛋白中释放,而吸入纯氧仅需要30~40 min,而吸入大气压纯氧则能将这一过程缩短至20 min。给予吸氧治疗是改善缺氧现象的主要方法,轻度中毒者可以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中度中毒者可以采取面罩高流量吸氧措施,氧流量为8~10 L/min,重度中毒者需要尽快送往医院采取高压氧舱治疗。(3)重症中毒者在24~48 h可发生严重脑水肿,为了预防脑水肿,需要采取脱水治疗,给予甘露醇、利尿剂能够有效降低脑水肿发生率,此外还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来预防脑水肿。若患者存在抽搐、中枢性高热等表现,可以适当使用中枢兴奋剂来缓解昏迷、呼吸抑制等症状;此外还可以使用脑细胞激活剂来提高大脑细胞恢复,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细胞造成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4)在急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尤其是意识、血压、呼吸及心率等。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吸氧治疗。对于躁动或抽搐患者可以给予镇静药物;高热者可以使用冰袋或湿毛巾擦拭,降低体温,避免高热加重缺氧现象。(5)院前急救主要是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SpO2等指标,初步判断患者的缺氧及其他异常情况,为后续医院急救提供较好的条件[6]。

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后,家属可能存在情绪激动、紧张的现象,希望医院能给予最好的积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沉着应对,分工合理、相互合作,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急救成功后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和面色变化,用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年龄较大和症状严重者是临床护理观察的重点,其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做好病房巡回。患者意识恢复后,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患者目前的情况,让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所了解。护士在讲解过程中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和礼貌的用语,让患者和家属接受健康教育。要叮嘱患者和家属在使用煤气设备或烧木炭取暖的时候要注意通风,或者使用电器设备,树立良好的防范意识,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和方法,从而降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率[7]。

病情评估时间的缩短能够为患者的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抽血化验能够了解患者的血气指标情况,为临床急救提供可参考依据;抢救总耗时反应了急救的效率和速度,总耗时越短说明患者的急救速度越快,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急救成功率能够反映急救的有效率;血氧饱和度能够反应患者的血氧状况,为供氧提供科学依据;昏迷患者需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对应处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8]。

良好的院前急救能够为后续医院急救创造条件,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将病情询问、评估及抢救措施同时进行,并在运送途中向急救室汇报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提供系统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前急救措施体会[J].吉林医学,2014,32(17):3890-3891.

[2]张欣华,张宗珍,田玲玲,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84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8(17):4253-4254.

[3]文建英,李兰萍,陈清秀,等.循证护理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7):1101-1102.

[4]黄妙琴,黄穗香.浅析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3):114-115.

[5]李凤荣,来玉民,梁红英,等.流程管理用于抢救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效果观察[J].中国病案,2011,12(11):32-33.

[6]邓世忠.一氧化碳中毒急救5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93-194.

[7]杨红蕾,岳惠波.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36-37.

[8]王建平.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率和预后情况的影响[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3):10-11.

(收稿日期:2016-12-24)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疗效观察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