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 实现教学与科研有机统一和互相促进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助推教学的良性发展模式,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的保障,进而推动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与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才能增加高校争创“双一流”的实力。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科研;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教学科研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近年来,学者以教学科研融合为主题阐述其作用关系。刘小强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的教研室应当建设成为组织和协调教学的平台,讨论和研究教学的中心。[1]薛国凤认为教育存在“局外”和“局内”管理。[2]刘小强分析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内部的微观机制,[3]关注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模式改革创新及师生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进而建设教和学的服务支持体系。李宝斌直接提出高校教师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4]方滨兴提出“道路驱动”和“目标驱动”的统筹兼顾,[5]以人为本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张俊超认为大学的组织制度分为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6]并着重从内部制度探讨认为组织是保证“教学-科研的统一”的有力保证。刘献君通过691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得出:教学与科研在多个维度上存有性质上的差异;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小于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7]李俊杰实践表明科研反哺教学明显。[8]笔者结合多年管理与实践,尝试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其互促作用。
一、教学与科研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必然受所属高校各项制度制约。尤其普通院校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选标准,并将发展科研视为层次升级的最佳选择。教师在面对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时,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在科研上;同时关于“优秀学生”的评定,成绩、科研占据重要成分,忽略学生自身德育品性和成果获取的途径。教学与科研环环相扣的魅力就是:互相托举、补台不拆台。
二、教学与科研互促
1、科研與教学的传承关系
科研与教学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挖掘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教学是教授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科研是建立在专业知识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挖掘。折射出教学与科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应用,并相互佐证;反映出科研是教学的传承、发展。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提出“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无疑是对教学、科研中活动主体的要求。充分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基础上,构建“学-研-产”发展模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信息融合、优秀实验团队、先进实验设备等优势的充分发挥,开展以科研活动的根本目,增进教学内容、方式改进和创新,延伸教学活动到科研生产目标,最终达到强化教学的时效性。
2、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无论高校科研具有如何的高瞻性,必然是建立在大学教学的重点建设内容。教师教学,使学生认识专业、接触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感悟并能够焕发学生的亮点,逐步渗入科研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质量都对科研的助推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人才培养为”中心,发展“老带新”、“先学带后学”,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的传承关系。科研教师以学术报告、现场实践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学生培养实践中,促进科研发展。
3、科研与教学的互促作用
科研成果的提升,是学校集合优质资源与师生努力的共同结果。科学研究能够深化思维逻辑、改善沟通、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细心踏实的优良品质;这些也是当今师生具备改革创新的基本能力。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活动过程思考、概括与总结融入到教学中去,转化为教学优势;同时尽可能的让学生融入基本的科研当中,充分带动学生能动性,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参与其中,存心理上获得一种主体性自我认知,从而提高沟通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沟通的效果、互信程度得到极大的改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明显的提高。不断涌现出教育能手、精品课程、科研硕果。近年来,372名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了7693名本科生参加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教师将科研实践转化为专著47部,教材38部。以安全学院为例,具有科研经历的教授为相关代课教师;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渗透科研相关内容,基本上有3个课时。本科毕业生均从科研出发,以良好的科研反哺教学,达到科研、教学的共赢。安全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获批,足以证明“教学科研”融合与互相托举功效。
三、制度保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责任,各方都要担负起各自的使命和责任。合理的制度是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促关系永久保障。西安科技大学召开了人才和教学工作会议,在制订“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时,把建设一流本科作为核心指标,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内容。“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正在扭转,科研优势正在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教师评聘奖励制度改革作为重点,重中之重是增加教学权重、引导鼓励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教书育人。这些举措,不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交流互动,优化教学内在机制与实施环境,推动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教学与科研两大职能的有机统一的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体创新的结果。构建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助推教学的良性发展模式,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的保障,进而推动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与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才能增加高校争创“双一流”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育研究,2010(10)57-61.
[2] 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育研究, 2014(6)86-90.
[3] 刘小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新方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微观深层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9-91.
[4] 李宝斌,许晓东. 高校教师评价中教学科研失衡的实证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76-81.
[5] 方滨兴.“道德驱动”与“目标驱动”—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与科研管理方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4)3-6.
[6] 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1-123.
[7] 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 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35-42.
[8] 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2(3)53-57.
【作者简介】
李 超(1978-)女,陕西西安人,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教学统计与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