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东林
今年4月26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85周年。
《宣言》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地解放和独立”。
同期发布的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对日宣战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核心是对日战争宣言。由于《宣言》和《训令》中只提到“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与苏联”,而没有提到“武装保卫苏联”,不合乎“左”倾领导者的要求,因此直到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通电全国全世界对日宣战,通电内容与《宣言》相同。
时光流逝,硝烟远去,但响彻于烽火岁月的救亡号角,响彻至今。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警醒了那些尚在沉睡和被蒙蔽的国人;第一次喊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一起谱写壮烈不朽的英雄史诗;第一次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开启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检看一页页发黄的档案,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点燃二战战火,可以梳理出清晰的历史经纬:
二战时期各大国宣战时间表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日本宣战——1932年4月26日
2、英国、法国、澳洲等对德国宣战——1939年9月3日
3、意大利对英国、法国宣战——1940年6月10日
4、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苏联宣战——1940年6月22日
5、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和中华民国宣战——1940年12月11日
6、美国对日本宣战——1941年12月8日
7、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1941年12月9日
8、意大利對德国宣战——1943年10月13日
9、意大利对日本宣战——1945年7月13日
10、苏联对日本宣战——1945年8月8日
时间,记下深刻的对比;历史,成为最好的镜鉴。在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的今天,纪念这-划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告有多层含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问题,都能得到雄辨的证明:第一,铭记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更为直观和科学地认识、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第二,科学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三,科学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四,彰显赣南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把赣州抗战文化的研究推进和提升到新的阶段新的高度。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者和创新者。确立赣州是吹响全民族抗战的第一声号角,是第一个奋起反抗,也是率先举起了最坚决地反抗侵略轴心国大旗,既是中国抗日历史文化的源头;也是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策源地,成为承载民族苦难、见证民族独立的重要精神源头。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就抗日战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为抗日战争史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同志指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2016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了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再次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是一个站位很高、视野宏阔的重要论述。这启示我们,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必须进一步拓宽视野。
一、更为直观和科学地认识、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曾有文章专门解释为什么会有“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一寸山河一寸血!”按照一般常理,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不应当有什么分歧。但是,一直以来,人们习惯称作的“八年抗战”,强调的是“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全国抗战得以实现,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而“被消失”的那六年似乎不受重视。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成为主流认识。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是被多次提及。2015年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学习时,习总书记说:“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改“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抗战”,正是正本清源的开始。从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对于长久以来“八年抗战”的观念的改变、让“十四年抗战”观念走进教科书,是对功绩的承认,是对于长期以来在东北、华北地区坚持斗争的先烈们的致敬,是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赣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浓墨重彩地增添了彪炳史册的一页。
14年抗战这个概念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中国人民奋勇抗日、保家卫国的历史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是后八年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则是局部抗战的延续和发展。十四年的悲惨沉痛与苦难深重,十四年的艰苦卓绝与历尽险阻,十四年的百折不挠与坚贞不屈,是全民族对独立和解放的追求,是全民族对摆脱屈辱实现国家富强的渴望。十四年的牺牲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以淬炼升华。
二、科学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地区悍然发动侵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是说,日本大规模侵华是从这一天开始的。那么,遭受日本侵略后,中国方面有什么反应?是否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若不是,毋庸置疑,“十四年抗战”在史实上是成立的。那么,是谁积极号召和组织抗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日寇铁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号召,率先舉起武装抗日旗帜。“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9月20日,中共中央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声号角。这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9月22日通过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主张同仇敌忾,全民抗战。1931年12月11日,毛泽东、项英等分别以主席、副主席身份,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劳动群众书》;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相比之下,国民政府直等到10年之后——1941年12月9日才追随美国对日宣战)。1933年1月17日,临时中央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提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全国一切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主张。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与起兵反蒋抗日的福建政府及十九路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4年7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又颁发《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一九三四年七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红7军团),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为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调动钳制国民党军,红7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7日从瑞金出发。据粗略统计,自1931年12月11日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劳动群众书》算起,到1934年7月31日毛泽东接受《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就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问题发表谈话止,仅政府系统(含军委)发布的抗日宣言、通电、告民众书等文告,就有近30件之多。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委员会在此期间发布的各式抗日文告,包括宣言、告民众书、致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等,也达30多件。中共提出重大抗日纲领、政策、策略,比如合作抗日三条件、抗日统一战线纲领、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等,直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这同样也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做出的政治选择——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1月28日,中共中央又以苏维埃政府和军委名义发表的《抗日救国宣言》,提出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12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国团结抗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再次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至此,中国共产党人极力促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模范作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努力推动、竭诚维护者,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撼天气魄和博大胸襟,使曾经十年间不共戴天的敌人,变成了共同对敌的友党、友军,最终形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
纵观14年抗日战争、8年全面抗战历史全局,历史雄辩地证明,面对外敌入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擎起抗战大旗,自觉肩负历史重任,提出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旗帜始终是最鲜明的,抗日的态度始终是最坚决的,抗日的行动始终是最积极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懈奋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起。在这一战争中,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三、科学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第一个奋起反抗,也是最坚决地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因此,正本清源,中国人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但是,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基于“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存在一种长期历史偏见,欧美学者对中国战场的忽视,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或爆发点的认定上。欧美学者、日本学者一般认为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有的学者则把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总之,中国抗日战场不在这些学者的视野之内,是边缘的甚至可有可无的。这些认识完全不符合历史实际,是极不公正的,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正如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所批评的,“人们总是习惯在欧洲的路灯下观望世界。”将德国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具有浓厚的“欧洲中心论”色彩,片面强调欧洲战场的地位,强调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的斗争,轻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作用,忽视和淡化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性贡献。在国际上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我们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给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应有的地位。国际学术界不少现代史专家认为,“九一八事变”才是二战真正的起点。因为事变后,日本无视国际社会的警告和调停并退出国联,从而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进而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由于英、美等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和对日本的绥靖主义政策,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使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打乱了其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的狂妄计划,避免了苏联两线作战,延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同盟国集中力量应对欧洲战事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疯狂侵略面前,歐洲和亚洲许多国家投降了,法国这样的欧洲强国只抵抗6周就宣布投降了。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饱受欺凌、尚未工业化的落后大国把抵抗侵略的斗争坚持到了最后,给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重大支援。中国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胜利最晚的国家,还是付出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多的胜利国。由于中国死死拖住了日本,使日德两军始终没有会师,最终被反法西斯阵营各个击破。由于中国的坚韧抵抗,四亿五千万人没有成为法西斯的兵员基地,从而使美苏免遭灭顶之灾。在这种最大牺牲的后面,对世界大战产生了牵动全局乃至改变格局的重要影响,是中国对于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大的贡献:中国拯救了世界。
四、彰显赣南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赣州曾被誉为是中国的战时小陪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新四军组建诞生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而最为重要的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最早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号召,吹响全民族抗战的第一声号角;最早擎起二战反法西斯大旗。自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列。自“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9月20日,从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起到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瑞金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1933年1月,中共首次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同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与起兵反蒋抗日的福建政府及十九路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4年7月7日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再有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及新四军的组建等。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均习惯把它看作是红色苏维埃有机组成的-部分,尚未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壮丽篇章,从赣南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角度与高度去认识,抗战历史文化是赣州又一具有国际反法西斯意义文化新高地、新亮点,是最具特色、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当年,一致抗日,在神州大地上产生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今天,中国梦,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不断迈进。鉴往知来,抚今追昔,经历了战火淬炼而凤凰涅槃的古老民族,必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尊重、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更要弘扬抗战精神,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