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新的视角看夏洛克的吝啬

2017-06-08 15:45李建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莎翁安东尼奥夏洛克

李建军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四大喜剧之一,然而看完课内选本以及相关影视作品,丝毫感受不到喜剧的气氛。同时,夏洛克被称为“四大吝啬鬼”之一,教材后的习题中鼓励学生“课后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看看他们的吝啬各有什么特點。”这里的他们指的是“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然而单纯从课文内容出发,“夏洛克”的吝啬又体现在哪里呢?这是许多老师和学生质疑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不是将夏洛克定义为吝啬鬼吗?那他为什么不接受翻倍的赔款呢?这样从实际利益而言不是能取得更大的收益?为什么还一味要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呢?

其实,细读文本,答案就在其中。夏洛克回答公爵的话里很明显:

“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

这些话语是在隐射贵族阶层对奴隶以及犹太人的压迫。当时的威尼斯,基督教是主流教派,对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统治,将其视为下等公民,白天出门必须戴红帽子以示身份。同时,犹太人被法律禁止拥有财富,所以精明的犹太人想出了将钱放高利贷的做法,以实现财富的扩张。

另外,当时居住在威尼斯的犹太人,夜晚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利,被驱赶至犹太人聚集地,由基督徒加以管理。总体而言,犹太人作为异邦人是低贱的,不受保护的。

就选文这一幕话剧内容而言,更多的是夏洛克内心的仇恨。那么如何透过所选内容回到吝啬的主题上呢?

课堂上,我设计的问题是结合选文内容以及相关背景分析夏洛克悲惨结局的原因。

学生思考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夏洛克自身的原因。这也是莎翁主张的“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他急切的复仇心理,导致自己一步步陷入绝境。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原因。社会整体倾向于维护安东尼奥,上到公爵,下至众人,都对安东尼奥施以同情。

然而细作分析,这两方面均还有深入的可能。夏洛克的复仇心理绝非他一人所有,这种仇恨在犹太人中应该四处弥漫,成为一种民族仇恨。所以夏洛克的仇恨甚至压过了他吝啬。

除此之外,值得探究的是夏洛克对抗的究竟是什么?审视法庭上所有的人物,不难发现他所挑战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这一幕内容来看,夏洛克是在挑战在场的每一个人,甚至当鲍西娅搬出上帝时,他也不为所动。可见,他的仇恨已经超越了他的信仰。正因为是孤军作战,面对强大的法律体系和利益团体,夏洛克的悲惨结局是预料之中的,鲍西娅只是玩了个文字游戏,这样的文字游戏能不能成为严格的法律依据,没有任何人理会,甚至鲍西娅借此发挥,侵夺了夏洛克的所有财产,法律依据是“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这样的法律就像背景中介绍的犹太人的境遇一样,完全出于一个利益团体之口。带有偏见的法律,带有偏见的文明自然会招来不满和反抗。

再回到夏洛克吝啬的问题上来,选文结尾夏洛克说“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这一点似乎可以看出他爱财如命,对金钱的占有欲,但是也不明显。不如另外换个角度,从他精神的吝啬为线索进行思考。鲍西娅在法庭上有段精彩的对白: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

夏洛克精神上的吝啬,是对人不肯施以同情心,用残忍的手段实现报复的目的,所谓睚眦必报,安东尼奥因为影响过夏洛克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他一直心存芥蒂,伺机报复,甚至不惜杀害对手。

物质上的吝啬,可能尚不至于造成重大伤害,而精神上的吝啬,缺乏宽恕心,让自己活在仇恨中,会真正毁掉一个人。

猜你喜欢
莎翁安东尼奥夏洛克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453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致命的渎职
致命的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