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护理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分析

2017-06-07 08:21邱丹丹史翔丽
当代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患肢

邱丹丹,刘 玲,史翔丽

(江西省胸科医院胸外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阶段性护理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分析

邱丹丹,刘 玲,史翔丽

(江西省胸科医院胸外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分析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阶段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阶段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肿胀情况、负压引流总量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肢疼痛评分、上肢肿胀时间、负压引流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度、肩关节向上外展度及患侧运动耐力测试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阶段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乳腺癌;上肢功能;阶段性护理

本文主要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1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阶段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例。观察组最年龄28~65岁,平均(48.85±3.64)岁,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例,行改良根治术患者6例。对照组年龄27~64岁,平均(48.14±3.65)岁,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例,行改良根治术患者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心理支持、术后基础护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阶段性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让其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还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帮助患者纠正不正确的疾病认知,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缓解过度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

1.2.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按照功能锻炼计划对患者进行分阶段健康指导,但因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知识理解能力不同,责任护士可用示范-参与-自我锻炼模式进行指导,让每位患者都能掌握相关信息及锻炼技能,护士还可根据患者每天锻炼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具体分阶段锻炼内容如下:(1)第1阶段。指的是患者术后1天,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用健侧上肢托患肢肘关节进行伸指、握拳及转腕等动作,每天进行4次,每次15遍。在护理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肩关节呈内收位,防止上臂外展。(2)第2阶段。该阶段指的是患者术后2~5天,指导患者用健侧上肢托住患肢肘关节,其前臂和上臂之间保持90°,肘关节至最小角度后再恢复至原位为1遍,每天进行4次,每次为15~30遍。(3)第3阶段。该阶段指的是术后6~15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引流管拔除,皮瓣贴合状态良好时,使用健侧肢抓住患肢手指,上肢完全伸直下垂位后抬高至最大角度后再恢复至原位视为1遍,每天进行5次,每次15~30遍。(4)第4阶段。该阶段指的是术后16~30天,用健侧肢体后背拉患肢,从下向上抬高患肢至最高度为1遍,每天4次,每次20遍;患肢水平伸直从前向后水平外展至最大角度为1遍,每天5次,每次15~30遍。(5)第5阶段。该阶段为术后31~90天,按照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配合抗阻力器械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评分、上肢肿胀时间、负压引流总量等,其中上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进行,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并记录两组患者肩关节水平外展度、肩关节向上外展度及患侧运动耐力测试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肿胀及引流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评分、上肢肿胀时间、负压引流总量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肩关节水平外展度、肩关节向上外展度及患侧运动耐力测试结果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肿胀及引流情况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情况对比(x±s)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且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早期乳腺癌患者多用手术方式治疗,但因手术一定程度破坏了患侧肢体的组织结构,所以术后患者易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现象,影响术后恢复[2]。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和胸壁贴合,并且切口愈合期间有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瘢痕收缩可使患者胸壁有紧缩感,对患肢造成牵拉及限制,对肩关节活动造成不良影响[3]。另外,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腔内有瘢痕形成,可对腋静脉及臂丛神经造成压迫,淋巴引流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淋巴回流受阻,术后患者可见患侧上肢肿胀、疼痛及功能受限等并发症[4-5]。

分阶段护理保证了患者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完整性[6],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采用分阶段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积极性,且功能锻炼也更具科学性及针对性,有助于改善患肢肿胀、疼痛的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疼痛程度更轻,患肢肿胀时间更短,引流效果更好,且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也更理想。综上所述,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阶段性护理有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王彦业.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4):148-149.

[2]洪娟.心理护理用于改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个人形象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134-135.

[3]谢思红,龚军,钟琰,等.目标式个性化方案在防治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实践,2015,24(9):707-709.

[4]赵帅,侯妮娜.循证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上肢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45-47,51.

[5]张琳,刘春营,刘思雨,等.乳腺癌病人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8):1711-1714.

[6]王嘉伟.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早期康复锻炼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2):161-1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85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更 正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